天坛里敬天的神性与科幻的理性
3#没去天坛的日子#昨日夜访天坛的玄妙,此刻依然发酵着。
街道上三环主路日夜奔驰的车辆,即使在人人因疫情导致的种种不确定,不信任,不自由的五月天,依然嘈杂。
分崩离析之际,总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开始支撑起来,我们渴望这种强大,渴望这种先知,带我们前进,走出阴暗。
近些年或许是自己的年岁和口味,越发感觉到某种想要追寻的思潮,追寻自己的,家庭的,地域的,动物性的,神秘性的…顺理成章想起许在是谁塑造了我们的序中提到的:
天,无上荣光,敬天,敬祖宗,敬神灵,宇宙的无序和秩序,未知和已知,生存和恐惧,一直相伴相生,作为一种“礼”沟通串联一切,这就是所谓文明的一部分了吧,更确切地说是我作为某种身份的人可以理解并认同的文明的一部分。
古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作为出生在20世纪最后十年出生的我来说,联想到的一定是星际穿越中的男主人公执行任务后第一次与比他还要年老的女儿见面的情景,可是在没有现代物理的2000年前从道家甚至更早的嫦娥传说里,还有其他地方如聊斋,庄子,西游记,博物志,洞天集,道书,后来的燕山夜话,都能找到踪影,大概的源头应是敬天的传说,而后道家的影子,佛教的融合借鉴。其中有一说是,与青霞第八洞天有关,大概描述的是人沉迷于快乐的事情,不觉时间之快,大体是心的作用;还有一说,烂柯纪梦念佛的祖母念诗道: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求仙的路上是否快乐不得而知,但是描述的确是貌似两个不同的世界和参考,口述者却又释道皆引;除此还有冯友兰的反面论调,说神仙者,没有他所经历过的诸如七七事变仅两天之内却如隔世的事情,纵使长生,亦无多大意思。
如此一来,再看现代人引用时,多半也是这样的经历,经历特别的事情,突然间转世的样子,回归的样子,因此这种特别的事情与错觉的关系自然是有了,很容易就相信了是错觉,没错的!也就是这样我们对于哲学上的存在问题,宇宙中的黑洞问题,量子问题好像不用明白它的推演过程或者计算逻辑,就可以理解现代影视中的情节以及正在发生的科技变化。
这种神秘古老的感应和智慧,区别于科幻片里的精准和计算,让从小以应试教育和道德教导为主长大的孩子,反而越发崇拜起神性的,不可知的,不可解释的,没有逻辑的,直觉的东西来。
愈是从理性至上一路反溯神性,越发觉得纠缠。三体中说死神永生,死神便是一种状态的放弃,永生便是这种状态下的嘉奖,又说生存是第一要务,进而谈文明,而文明又讲多维的,宇宙的…局限于自己的文明里,好似又总需要再多的黑暗森林法则去进行一番弱肉强食。
或许,我接受了这种积极应对的方法,他有一个基本的本真的假定就是,生存是第一要务,而自杀不是,死神也就更不是,至少不首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