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远离焦虑》一书中孩子入睡难的解决方案
开篇
我有位朋友在美国生活,宝宝出生后从医院回家,就放独立房间的婴儿床里睡。
当我提到孩子安全感,她说1岁半的宝宝性情开朗,睡眠也好。
奶奶从国内去看孙子,晚上想陪宝宝睡。结果孩子揉揉眼睛,从奶奶怀里挣脱,摇摇晃晃爬上婴儿床,一会就睡着了。
当我哄五岁孩子入睡,一会儿被要求讲故事,一会儿被要求躺下陪睡时,我总想到这位天使宝宝。
玛塔·琼斯基博士《让孩子远离焦虑》这本书,是帮助孩子克服焦虑的经典,是她30多年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文中最后一章,谈及与焦虑相关的热点,作者分享了关于孩子独睡的有趣观点和方法。

研究表明:婴儿有独立入睡能力。
入睡时父母陪在身边的婴儿比自己入睡的婴儿,晚上醒来的次数更多。陪睡的婴儿,醒来需要家长哄;自己入睡的婴儿,有自己再睡着的能力。很神奇吧?
睡渣变睡神,是很多家长的梦想。但分床,娃太小舍不得;大点懂事了,又是各种不情愿。今天我们来分享书里关于幼儿分床的满满干货:
如何克服夜间恐惧?
很多孩子对黑夜有恐怖的想象。让他独睡,他会告诉你有怪兽。这时候,你可以带他区分想象和现实。把灯打开,看看床底下,看看柜子里。所有他害怕的地方,都让他看一看,确保安全。为了安慰他,你也可以在他的床头放只手电筒。
第二步,告诉孩子他们头脑中害怕的东西,只是他们的想象。告诉孩子夜的黑,只是帮我们入睡,它是安全的。如果孩子害怕屋里的投影,你可以让他想象是某种可爱小动物,比如一只小猫或一只小狗,让黑夜变得有趣。平时也可以和孩子在黑暗里捉迷藏,让孩子熟悉黑夜。

孩子总想让你陪,怎么办?
当孩子熟悉了黑夜,知道自己安全后,他可能还会缠着爸妈陪睡。这时候我们不能心软,好的睡眠是父母和孩子都大大受益的。有几个小技巧教给你:
- 安排睡前过渡时间:如果阅读、洗澡、听音乐等。令人兴奋的活动,如疯闹、玩游戏要停止。
- 告诉孩子不要叫家长,你们会主动过来。比如夜里中间会过来看他2次,让他安心。
- 让孩子每天在相同的房间和时间睡觉。作者不建议在大人房间哄睡再抱到儿童房,这样孩子半夜醒来的话,会想去找你。
- 离开他的房间前,和孩子愉快地聊天,可以唱歌、吻他或抱抱。告诉他,勇敢、独立的孩子最可爱。
结语
玛塔·琼斯基博士说:好的睡眠,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分床时父母的坚定、关爱和帮助非常重要。你的孩子分床顺利吗?请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