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女孩爱说剧】细说《过门》:那门是真窄
门是窄的,窦仙儿和团座尚且难过,而广播剧的门是更窄的,每一个剧情背后是人物的性格使然,每一句台词背后还是人物的性格使然,环环相扣。只有把底层性格说清楚了,才能理解后面必然的命运。
2020年的小确幸,我爱的P大作品《过门》被改编广播剧勒!带着热热乎乎的兴奋,谈谈个人浅见~
《过门》不是一本主角光环的书,它是一本性格决定命运的书。那么,先来看一下人物的性格。
底层性格逻辑—— 徐西临,心有七窍,洞察人心,不会在别人伤心的时候大放厥词。帮蔡敬帮的都快倾家荡产,面上话说到什么程度不伤人自尊,他拿捏得当。 窦寻,行走的棒槌,一身傲慢。连表白都倨傲的不要不要——“现在不喜欢了,滚出去”。一嘴的刻薄张口就来,非得戳得别人痛到跳脚,才会慢半拍地想他是生气了吗?
剖开性格看命运—— 徐西临,说话做事留余地,谈个男朋友,先想着以后万一不行还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 窦寻,撕窗户纸专业户,说话不留分,分手只有决绝,没有岁月可回头。
再剖开一层性格看命运—— 徐西临,因为为人妥帖,堪称交际花。社交对他来说游刃有余,走哪都能一路招呼打过去。他也乐于跟人套近乎,高中就晓得一箱箱水果分给同学,俨然帮派核心人物。换句话说,不合群/不能融入人群,对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这与他从小的人生境况背道而驰。 窦寻,因为情商欠奉,只能做高岭之花。他的世界旁若无人,他是自己孤独世界的国王,左右都是纸糊的侍卫和丞相,死气沉沉,自己跟自己画地为牢。对他来说,不合群是常态,他压根不会觉得不适,也不太能理解别人的不适。
再再剖开一层性格看命运—— 徐西临,知进退,懂分寸。不抽烟,非必要应酬不喝酒,不捅自己收拾不了的娄子,看似打架逃课油嘴滑舌不靠谱,其实四平八稳从不出圈。他想要窦寻,不想要同性恋。 窦寻,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看着靠谱优秀,心中根本没建立起这世界的规则。他二十分的温柔体贴背后附赠一百二十分的赤诚真心,而别人的遮掩躲藏会疯狂滋长他内心的偏执。
以上,几乎每个点都背道而驰的两个人,需要过那道门。那“门”是什么?或许是一个外在的世界,一个唐突、无礼、众口铄金,会用意识形态渗透别人的世界;又或者是内在的一个世界,一个措手不及、懵懵懂懂,来不及接纳自我的世界。所谓过门,过的既是世俗的门,也是内心的门。穿过门,是人间烟火,是老成、蔡敬、宋连元的包容和开放,是一句坦然的“同性恋敬健康和自由”。
书的结构分了三个层次阶段,第一阶段“青葱”,主要铺陈人物性格,是从不和到破冰的过程。书中通过一个又一个打打闹闹的故事片段来塑造两人的性格。广播剧在这个阶段的任务,应该是用白描的方式,一笔一画描摹出人物性格。保留所有展现人物性格的故事,在每一个故事点中,去勾画出人物的底层性格。整个第一阶段,可以说是伏笔的过程。 “洋葱”开始,故事基调急转直下,大厦倾倒,一夜成长,感情递进。伴随着层出不穷的相爱相杀,萌芽的东西茁壮成长,潜藏的东西肆意勃发。在这个阶段,广播剧可以着力去表现两人的“不同”,这需要在第一阶段把底层性格的地基建好,大家才能理解到两人的不同,而那些冲突和矛盾都是有理有据可追溯的,是命运也是宿命。 最后“葱花”,则是打破、升华和沉淀。性格+事件=转变,这个阶段,广播剧可以把重心放在改变上,如果功力扎实,第三阶段的转变会让人心有戚戚,也可以和第二阶段的矛盾呼应,制造令人惊喜的泪点,而彼此的试探桥段也会笑点连连。
书的节奏感很强,情绪调动也做的很好,有泪有笑有压抑有留白。而书中的对白则和徐团座一样分寸感极强,一句话往往说了三分的冰山一角,下面还有七分的暗涛汹涌,而情感的萌芽和碰撞基本就是靠作者视角的诠释向读者传递,甚至连大多数的笑点都没在情节和对白上,它们长在作者的视角中!这个本子啊,交代剧情不难,交代人物太难,老是os会过于做作,处理成旁白又太文绉绉,简直是广播剧改编十级难度之作!
门是窄的,窦仙儿和团座尚且难过,而这广播剧的门是更窄的,编剧和演员得挖空心思洞察剧本,每一个剧情背后是人物的性格使然,每一句台词背后还是人物的性格使然,环环相扣,只有把底层性格说清楚了,才能理解后面必然的命运。 期待《过门》广播剧能带来惊喜!
猫耳FM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