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如梦影易碎--法国电影《花落莺啼春》中的情深不寿
法国电影《花落莺啼春》,又译名为《星期日和西贝尔》,导演是塞基·鲍格农,一位作品不多却部部经典的法国导演。影片描述了被失忆和战后综合征所困扰的前法国空军飞行员皮埃尔和一个被父亲遗弃在修道院中的小女孩西贝尔之间的一段不为常人所理解的深情。

时间可以检验一切,这部1962年的黑白电影,是鲍格农拍摄的第一部剧情片,没有众多的大牌演员,没有让人眼花缭乱的“duang,duang”特效,没有复杂烧脑的故事情节,但至今仍常常被人所提及,所称道,便可知定是一部佳作。
法式的文艺气息,细腻的情感处理,精致的配乐,娴熟的拍摄技巧,多变而出其不意地镜头运用,这些说不完的独特之处使这部电影不仅拿到第35届奥斯卡金像奖 (1963)最佳外语片奖,还曾获1962年威尼斯影展的特别奖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甚至在第36届奥斯卡奖中仍旧屡屡被提名,如此的荣耀可谓名至实归。学电影的学生一定可以从这部电影里学到太多的东西,但今天我想说的,仅仅是电影里的情。
看这部电影最大的争议和迷惑之处,应该就是关于30岁的大叔皮埃尔和12岁的小女孩西贝尔之间的情感。大家都想了解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感情,如此的深沉,致使两人在相逢之初,就有知己的感觉,而在生死离别之后,小女孩西贝尔竟说:“我再也不会有名字了,从现在起,我无名无姓。什么也不是。”
这样的深情,又缘何为世所不容?
1.
皮埃尔和西贝尔的情,是难以言明的。不是亲情,胜似亲情,不是爱情,却生死难分。有人说是不伦之恋,有人说是纯纯的友情,也有人说是无私的爱,更有人说那是皮埃尔对于曾经在战争中所犯下的原罪的救赎。
导演没有说明,据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高明的文艺作品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它给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留白天地宽。
本片的摄影堪称精绝,在当年的各种电影评选和影展中,几乎囊括了国内外的摄影奖项。丰富的镜头语言在细节上展示出微妙精细的人物心理,小小的道具里隐藏着小小的心机:一只小小的香槟杯子就把平凡众人隔离在皮埃尔和西贝尔的世界之外;玻璃窗上用手抹开水汽的一隅,是皮埃尔的心想要出逃的方向;金鱼缸透出的算命人的眼睛,是世人的无端猜测。
虽然不敢妄言我看出了电影的深邃,但有一个镜头让我稍稍揣测出导演想要表达的真意:
周日,皮埃尔和西贝尔来到小河边,一粒小石子掉入河中,水面泛起涟漪,层层叠叠地荡漾开来,充满了神奇的力量,阳光照射其上,像极了莫奈的画,一片光影流离,美不胜收。水中之影先是因水波摇动而变得模糊,渐渐恢复了清晰。这时,西贝尔由衷地说:“我们到家了。”

小河此时已不复是小河,而是一道通往梦境之门,河岸边是梦与醒之间的神秘国度,只容得下两个人的温情时光。
“我想着你说过的话,仿佛看见我们的往事,经过回忆的渲染和幻想的铺排,一如水中之月碎而且多,充满了整个水面。我把手探入水里捞寻,开始明白最美丽的世界,永远只可存在于心中,如今我已失去我的玫瑰色的世界。”香港作家钟晓阳在其作品《哀歌》中如是说道。
皮埃尔和西贝尔,两个失去往昔玫瑰色的世界的人,携手凝视水中之影,那倒影经过回忆的渲染和幻想的铺排,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美丽。

那不止是爱情,不止是亲情,也并非单纯的友情,不,不仅仅是这些,都不够,都还是浅薄,那是曾经拥有过玫瑰色世界的两个人,对灰飞烟灭的美好过去的共同守护,那是一种无需言明的承诺。
2.
“止于此,止于我。经上说,不可试探你的神,到此为止。”-- 朱天文 《荒人手记》
西方神话中有美男子纳西瑟斯因恋慕自己水中的倒影而死,化作水仙花的传说,正如同皮埃尔和西贝尔的情感,如同非人间的情,那样高洁,却不被人理解和接受,最终难逃悲剧的收场。
在这部电影中,鲍格农拍了很多长镜头都是关于水中的倒影,那些水中倒影是真实世界的投射,又是对立面,皮埃尔和西贝尔在光影世界里愉快地玩耍,而光与影的世界有着闪烁不定的特性,像浮云上的梦,太过精致美好,乃至于不堪轻触。
皮埃尔每周末都冒充西贝尔的父亲去修道院接她,他们在塞纳河畔一起尽情玩耍,他们创造出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密语,还有特别的仪式,他们是如此快乐纯真,他们萍水相逢,彼此尊重,只想携手共同守护曾经的美好。凡所鉴照,尽皆清明,两个安份无所求的人,只想维持一段单纯的感情。
从此皮埃尔更加厌恶现实,深陷于美梦之中。而其他人对他们两个人共同守护的世界一无所知,却妄加揣测,他们诽谤这段感情是肮脏的,同时隐隐透露出他们的妒忌心,他们指责皮埃尔有精神病会杀害小女孩……
众人对皮埃尔的审视,剖析,宣判,都是以己度人的诿过,人心深处,多的是无法测试的,深深的,深渊。因为无知,所以无情。
而真正了解他们两个,懂得他们的人,一定是会怜悯他们的吧。皮埃尔的女朋友玛德琳,开始也对皮埃尔和西贝尔的感情充满疑虑,甚至担心害怕,她偷偷跟踪皮埃尔,偷看他们两个。但当她看到皮埃尔和西贝尔因为听见刀钉在树上的震动声而欣喜的脸,她的脸上却也露出了微笑。
孔子说:“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玛德琳在那一刻完全理解了皮埃尔,理解了两个人的感情。“千万不要玷污了美好的东西。”这就是她展开笑颜的原因吧。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然而,最终死亡不可避免的到来,皮埃尔死于警察的枪下,更是死于世俗的道德观。爱,绝非罪过,却依然受到最严厉地惩罚。
这使我想到另一部同样是经典的欧洲电影“魂断威尼斯”,中年大叔,落魄的音乐家艾森巴赫,在威尼斯遇到了命中的美少年,相逢那一刻,美少年的绝世美颜令他闪烁惊眸,在他的心上烙下了血痕。艾森巴赫和美少年没有说过片言只语,却固守对他的深情,甚至因为要远远地看着美少年,不愿离开霍乱流行的危城,最终死在了威尼斯。认识美少年,大叔活过了闪光的刹那,除此之外,前后皆是暗夜。
也许这就是真理:情深不寿,不同寻常的情动之后,靠不靠近都是死亡,世间,最多的就是绵邈的哀矜。
《花落莺啼春》这部电影会让如许多的人动容感动,可知这世上仍然有很多未曾污染的心灵,所以,未来仍可期,希望,是最大的救赎。诚如包慧怡所言:“我知我是贫瘠,除了相信此世绝非终集。”
3.
最后,我觉得必须要提一下影片的配乐,我几乎算是个乐盲,不懂欣赏音乐,但还是觉得影片中的音乐让人的心隐隐作痛,像是经年未愈的旧伤口,又在阴雨天里发作,痛得人心都要碎了。
在网上查了一下才发觉,原来配乐的音乐家名叫Maurice Jarre,此人是一位真正的音乐大师,曾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奖,作品包括:《阿拉伯的劳伦斯》,《日瓦戈医生》,《印度之旅》,《人鬼情未了》,《云中漫步》,《春风化雨》,《迷雾森林十八年》,《致命诱惑》,《证人》等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的配乐。
-
蓝天白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1-27 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