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文:乏善足陈(一室千灯之34)
原创 双十一张友文 双十一张友文
今天周一有四节课,教学任务比较重,但写作不能断。一是一些同学和朋友总在催我,他们每天都要读我的新鲜(原创)文字。二是华文期刊发行量最大的杂志之一《特别关注》最近要与我签长期合同;“中国报道”网差不多一周推出我的一篇“日记”;昨天一家平台给我短信说:“亲爱的创作者,由于您过去一段时间的突出表现,恭喜您已被平台优先转正,提前通过‘新手期’”……
种种迹象表明,我不能止步。购房断供,房子由银行收回;我若断供,信誉受损。在这个越来越讲究信用的当下,必须不停地劳作。稿件质量与慧根深浅、读书多少有关,而数量却与态度有关。哪怕“双十一张友文”的文字被某些人贬低,但我写作的初心不会因此而动摇,反倒感谢他们的助推,毕竟我还有几分倔强之气。所有抛向我的砖头都会成为我的垫脚石。事实上,这几年,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而且视野越来越开阔、素材也越来越多。
昨天还准备熬夜把今天的写作任务提前完成,但是还是克制住了。因为熬夜是人生大忌,为此,我还多次提醒那些专心做学问的同学千万不能开夜车。
昨天请学兄易飞审稿,他建议我把“乏善足陈”改为“乏善可陈”。我要向他陈述不用改的理由。“乏善足陈”这个词在我读小学时就知道了,还是看到的。
在台湾和大陆还没有实行“三通”之前,母亲与在台湾的外公通信还是通过美国中转的。中转人就是定居美国檀香山的曹启华先生。曹先生是外公的好朋友。每次转信,曹先生都要附上一封亲笔信,那信的末尾就有“乏善足陈”四个字。当时我不明白是何意,但晓得是客气或谦虚之语,并记住了。昨天才拾了一次牙慧,没想到易飞兄不大认同。
外公写给母亲的第一封信就是先从台湾寄到美国,再由美国转寄至中国大陆,抵达湖北永福村后,整个村庄都轰动了,堪称“家书抵万金”。那封信转到母亲手中时,已经被拆开了。在落后闭塞的乡村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人家怎么不好奇呢?母亲收到信的当天夜里8、9时,我们家里里外外围了好几十,甚至上百人,大家都是来看“西洋景”的,那个情景至今我都有一点印象。
曹启华先生在帮助转寄外公信件的同时,另外还附上一信,并且帮我母亲提前写好寄到美国的“航空”信封,上面有中文和英文,母亲写信时,就不必再写信封,只要把信件放入写好地址的信封即可。原来曹先生(也许是受外公的嘱托)担心母亲不会写信封上的英文地址。教英语的老师看到此信时,只知是来自USA(美国),具体来自美国哪个地方却不知。通过查询英语词典,才晓得是美国的檀香山。如今,我还梦想有朝一日去那儿看看呢,还想到曹先生墓地去拜拜。

百度上说茅盾《追求》六:“正所谓贱体粗安,乏善足陈。”而且还有进一步的解释。“善:指进德修业上成绩良好;陈:陈述,告诉。没有什么德业上的增益足以告诉对方。自谦语。”我以为,“乏善足陈”比“乏善可陈”还要好。我理解的前者是“缺乏好的,陈旧的比较多,甚至说很充足……”
因为那个信封被到处传阅,有心计的家伙就把上面的地址给抄下来了,并给外公写信,说我的外婆改嫁了,我没有随母姓,而是随父姓……大意是说母亲骗了外公。外公收到此信后,又把这封信转寄给母亲。那时,我亲身见证了人心叵测。可谓“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那个家伙的下场大家可以想象。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也有类似的诸多体验,我会在合适的时间批露的。
今天晨练敷衍塞责:一是因为上午要给学生上网课,时间紧;二是碰触单杠时,才知上面有露水,加上一只手掌已经起了一个水泡……这都成了不玩单杠的理由。6时过一点,太阳就出来了,月亮却没有隐去。在温柔的太阳下运动正好!可是时间不允许。
应该关注一下疫情了:武汉市卫健委5月11日通报,10日0-24时,武汉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这5名确诊患者均来自东西湖区长青街三民小区。10日早上,吉林省舒兰市新增11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风险等级由中风险调整为高风险。8日,吉林省公布1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日,舒兰市疫情风险等级被调整为中风险。也就是说两天时间,舒兰市由低风险区调至为高风险区。
近日,全国部分高校相继宣布:期末考试线上进行!论文答辩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