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就《寂寞的游戏》接受澎湃记者高丹女士采访。
1、在《但是还有书籍》中,您特别谈到《寂寞的游戏》的引入大陆和受阻,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当时是怎么发现的袁哲生,以及读的第一篇他的作品以及初读的感受吗?
答:《寂寞的游戏》这本书并不是我策划和编辑的,是我邻座的台湾同事负责的一本书,他本人很早以前就喜欢袁哲生的作品。我出于好奇拿过稿子看了,惊呼:写得真好!这也就是我的“发现”经历。读的第一篇是同名小说“寂寞的游戏”,有心中一凛的感觉。
2、您认为袁哲生最优于其他的作家的、决定其写作的特点是什么?
答:我觉得“优于”是相对的,小说本身即是为语言、叙事方式、想象力的多元化而存在的一种文体。好的作者攻其一点或几点,将之推到极致而已。袁哲生的作品确实在某些向度上达到了极致。从表面看,他是以白描的方式写一些抒情性的故事。但他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形式感。他的小说不是模仿现实,而是构成性的(按托多罗夫在分析爱伦·坡作品的意义上)。他很多小说所采用的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简单说就是“镜像”,像“寂寞的游戏”里,小伙伴的目光穿透了躲在树上的“我”,其实小伙伴的面孔是“我”的一个镜像,而这个镜像反映出的是“我”的空无。“司马光砸缸”那个故事就更为直接。“送行”中的主人公则像一面流动的镜子,映现出众人的在场、不在场,聚聚散散。“夏天的回声”里,出现一个“他”,作为“我”的镜像,两个人是小伙伴,但又像一个幻念中的分身。“密封罐子”这篇夫妻二人互为镜像,而这个镜像又投射到了他们留在密封罐子里的纸条上(空与空白)。而这个形式主题,与小说的内容浑然一体,读后有一种幽深、冷暗的感觉,但并不是初读就能抓住那个形式内核。我以后想写一个分析文章,具体再谈。
3、您谈及袁哲生39岁的逝世,和因为这本书出版让您坚定了做编辑的决心,除了市场层面的成功,是否对您个人也具有更丰富的意义。
答:我已经做了十几年编辑,谈不上“做编辑的决心”了,有时候,你做什么不是你的决心决定的。市场层面,在同类书,也就是纯文学领域当然算比较成功了,但和畅销书还是没法比的。我觉得编辑也分很多种,有的编辑文字功力很强,能保证把编校错误降到最低。还有一种很会策划、营销,能把冷门书做成热门书。我不属于两种中的任何一种,因为我自己也写作,所以更关注文学价值到底有多大,遇到袁哲生这本书之后,可以说发掘到一条矿脉,但这也仅是从文学价值而言,除此无须多想什么。
4、袁哲生最近一次被提及是在电影《阳光普照》中,那个关于司马光的故事被重讲,司马光砸开了水缸,但是在里面看到了自己。《阳光普照》中,讲这个故事的哥哥最后也选择了自杀,这又和袁哲生的终局形成了互文,让这个关于寂寞和痛苦的故事不断延展,从一个个人化的感受经过袁哲生以死的注解和电影中不断地诠释,扩大成一种时代情绪。虽然在黄锦树看来,这种“极简主义”的抒情小说是一条很窄的路,但是现在似乎因为更贴合当代的文化语境和情绪,显示出一些力量。
您怎么看袁哲生在《寂寞的游戏》里讲的这个的故事,为什么在十几年前的故事在今天看来反而是更成功和更贴合时代?
答:前面的问题已经谈了一些关于这个故事的想法。“镜像主题”是个永恒的主题,镜像是“我”又是“非我”,离开镜像,我不知道我是怎样的,但镜像又只是一个他者,而非主体。这个悖谬,只要人类意识存在就永远挥之不去。很多东西是超越时代的,而非贴合时代,只是一时一地忽然又被人注意到了。
5、 您最推荐的几篇袁哲生的作品是?
答:《寂寞的游戏》中的全部作品,以及“猴子”、“雪茄盒子”、“静止在树上的羊”、“眼科诊所”、“夏天的回声”、“温泉浴池”等。这个选目完全是个人偏好,袁哲生留下的作品不多,值得全读。
6、像之前胡波过世前后出版《大裂》《大象席地而坐》总是和作家自己的命运有双重的镜像,最后自杀的选择让小说中原本应该是虚构的东西纷纷坐实,好像死亡是一个起点,我们开始从他的离开倒着去看他的写作、去进行“索隐”。
您如何看待作家的自杀对自己作品的或者是局限或者是成就?
答:每个人都有局限,不能说一个人浑身插满管子死在医院病床上,就是一个没有局限的人。写作和自杀是否有某种弱因果联系呢?我觉得这首先需要统计数字的支持,个别案例无法说明问题。当然,我知道有时写作需要创伤经历去激发,沉迷于写作就可能沉迷于创伤,这也许是一个因素。还有就是纯文学写作者往往不被世人所理解,比较孤独又比较穷苦,也是一个因素。但这些是不是就能为“自杀”提供充分的契机?我觉得不够,应该还有其他个人的遭遇,心理上或者身体上的症结。关于自杀,推荐一本书《独自迈向生命的尽头》,从自杀者的角度做了很深刻的剖析。
7、 您觉得袁哲生的作品放在整个的文学脉络中大概是承续了哪些作家的路数和风格?
答:我知道他在语言上学习了沈从文和汪曾祺,所以我们读起来,相较于其他很多台湾作家,不会有隔膜。但他这种极具形式感,却又隐蔽在叙事中,将人的封闭、疏离表现得如此刻骨的特征,应是来自更为现代派的传统,我能想到的是卡夫卡,其他还有谁呢?对我也是一个谜。
-
天井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19 20:09:54
-
芝士蛋糕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3 14:40:41
-
计件工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3 07:39:01
-
DEINO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22:52:19
-
DEINO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22:51:59
-
my moo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21:25:33
-
skomorokh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5:01:24
-
枣山路隧道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4:05:25
-
李果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3:38:40
-
奶油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2:33:47
-
普照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2:31:36
-
我啃安尼维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2:27:27
-
不能吃辣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2:26:33
-
欣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2:22:13
-
穿羊毛的背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2:15:35
-
冻住小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2:14:12
-
壁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2:09:39
-
酸辣大红袍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2:07:10
-
马大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2:03:49
-
三皮 转发了这篇日记
……很多东西是超越时代的,而非贴合时代,只是一时一地忽然又被人注意到了。……袁哲生留下的作品不多,值得全读。……关于自杀,推荐一本书《独自迈向生命的尽头》……
2020-05-12 11:56:41 -
silen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1:56:37
-
重光鸿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1:54:41
-
獾狸猿一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1: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