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的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想要成为森林之王,你必须成为王者!
我是一名在酒店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人’了,历经岁月的蹉跎,深感行业的不易。尤其是对于高管职位,无疑需要具备扎实的综合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和纷扰的讯息大时代。 在2019年五一前夕,我辞去了跟我朝夕相伴的工作,远赴英国留学,开始了一段跟以往迥然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经历。 本文是我在英国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Simon 张东平

亲爱的宝贝, 白天跟你和妈妈进行了视频通话,妈妈焦虑的心情和怏怏不悦的表情,虽说横亘着时空,还是无一遗漏地传递给了我。 她对你的操心,对你生活和学习的牵挂而表现出了身心疲惫。我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才能帮助到身单力薄的妈妈,表示出做爸爸能尽到的一些绵薄之力。 于是趁你还在熟睡之际,我在时间相差7个钟点的英国,伏案写下了这些文字,想通过文字跟儿子做一次无声地交流。 从哪里聊起呢? 干脆就从几天前被刷屏和在朋友圈疯转的短视频“后浪”开始吧。因为你恰巧告诉我,你也看了。挺意外的,照你的年纪,我在想,估计还没有足够的兴趣会关注这样的励志宣传片。

于是,我也跟身边留学的几位同学们聊了聊,想听听他们的感悟。 来自山东的同学告诉我,“说得挺好的,铿锵有力,希望激励我们这代人,实现自我奋斗,创造更美好的世界吧。不过,还是有难度的”。 另一位来自浙江的同学这样说,“你如果没有聊起这个视频,我都不知道的。看的时候,没有觉得很激动,主要目的就是想激励我们这代年轻人吧,应该也是看出了我们这代人的迷茫。我这个人以前只喜欢看欧美小说,欧美电影,喜欢西餐。我爸爸以前总说我崇洋媚外。不过,我庆幸出生在这个时代,相信也会成为创造伟大的一代人,至于我个人以后咋样,就不知道了...”
来自广西的同学,回复我的蛮有趣,特意编辑了一段观后感,大致内容是“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生活日益美好。如今的我们,可以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也见识了现代文明的繁荣昌盛。身为这一代,倍感幸福、自豪,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是美好的,就像我们的祖国一样。”末尾加了备注“Simon大哥,我尽力发挥了(3个无奈的emoji表情)”。我笑了,回复他,“我是民意调查,不用打分的,无需官方回答。”
都是真实的感受,没有通过滤镜和美颜修饰过,我是很喜欢他们率真的方式。转过头来想想,倒是‘前浪’被感动的血脉喷张,而‘后浪’似乎并没有领情,多少还有点不屑一顾的味道。 于是,我决定了这封信的基调,不以说教为目的,而只是一次平和的分享,分享我们一起相处时,没有来得及或没有说出口的故事,那就聊聊我们各自的成长吧。 说说我自己,为什么会远赴英国留学。



在我这个年纪渴望读书、留学,其实是在还债,弥补长长的年轻岁月时拉下的功课,不得不启动后半生来补上所有缺席的功课。你可能会问为什么? 答案是:为了再次成长和出发。 社会的开放性和正在经历的全球化时代,已有的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俨然无法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 在工作岗位上,爸爸也总是会被灌输要用批判性的思维和创造力去联系目标计划和衡量工作业绩,我也同样要求我的员工们这样去思考。 想想,有时也很困惑,自己都没有真正搞懂这个概念或命题,那如何跳出盒子去思考问题呢,总不能泡一杯茶,坐在那里异想天开吧。 幸好我清楚地意识到,假如没有足够的、更新的知识储备做前提,自然摆脱不了被思想束缚的盒子。 没有选择出国留学,爸爸的思维可能只会停留在中国。走出去,通过所学所见和镜子的反射作用,我想赋予自己一种世界思维,用更广阔的视角和多维的平衡模式去考虑周围事物,抑或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尝试踩着更新过的知识结构搭建起来的梯子去触摸下天空,拓展下自己的能力边际。 另外,爸爸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让我们仨,生活无忧,精神丰饶,还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毕竟在世界一角的许多贫穷国家,还有数以千万计的人们挣扎在饥饿的贫穷线上。 怎么做到呢? 爸爸和妈妈没有办法和能力去赚所谓的“快钱”。所以,我们的生活注定没有捷径,唯一能改善生活质量,或实现美好生活目标的,唯有依靠读书和知识来拯救。 在你成长的路上,妈妈、爸爸除了陪伴,也需要给我们自己输入能量,一起成长。 爸爸跟妈妈商量后,毅然选择裸辞,去读读洋书,去领略未见的世界,去感受下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让自己僵硬的思维尝试跟世界接轨。也许结果不尽人意,还能坏到哪里去,笃定肚子里的墨水和亲手构建的知识体系,以及被重新矫正过的思维,应该会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吧。庆幸的是,爸爸还有去上学和读书的强烈意愿。从最初的决定到义无反顾地去实施,中途没有经过任何纠结的曲折。 在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三个方面的重要能力,与你一起分享。它们是自控力和持久力、表达力、想象力。 1自控力和持久力 自打2019年迈入英国至今,爸爸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堂课,也不会给‘迟到’任何可乘之机。 记得,今年2月底的某个周三下午,大学无意中在同一个时段安排了两门不同的课程,自然我错过了一门。 说实话,事情发生后我心里难过极了,不仅保持的全勤有了缺失,更重要的是错过了那堂讲授如何制作国际标准简历的大课。为此,爸爸还特意找了教务处,去反映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 其中的道理,想必你一定清楚,就是要确立上学的态度,给学习一个尊重。即便是现在的网课,完全依靠个人的自觉性,我也不会落下每一节课。 我在意志和行动上约束自己,好听一点,称作‘目标志向’。我会做到每节课不开小差,获取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并认真做好速记。临行前,妈妈担心爸爸听不懂全程的英文讲课而特意准备的录音机,根本没有派上用场,至今还躺在我书桌的抽屉里。竟然都能听懂,也完全明白。 需要强调的是,下课后不能完事大吉,需要制定另外一个约束,就是回顾复习。如果不能在当天,起码要在本星期复习消化。否则,心里会慌慌的,担心会落下差距。 但是,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真的没有做到。 爸爸也是在长期的社会和工作的积累中,不知不觉中幡然醒悟到的。中间却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坎坷,也摔过跟头。这个过程太耗费时间和精力,年龄没办法跟岁月去抗衡,当真的大彻大悟时,年纪和精力也不允许再去为生活争取什么了。剩下的,只有感叹,怨悔,幻念,但是这些东西于我们想要的生活于事无补。 现在的我,能完全能够领悟自我约束的力量有多么强大。约束力+毅力+有效的时间管理=改变。 爸爸很喜欢诗人木心的一句诗句:“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有时间,建议你也去试试,浸入其间,能感受到那种魔力被释放出来后的愉悦。 说到持久力,在知乎上无意间看到过一个这样的问题:有哪些事情你坚持了3年以上的? 网友们纷纷留言:“听CNN和BBC,坚持了6年以上”;“每天练字20分钟,练了4年”;“睡前小读,坚持了11年,每天晚上看看时事新闻、文学经典”。都挺励志的。而作者回答说,我自己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情,就是坚持早睡早起,这个习惯,我从上大学坚持到现在,已经有7年,这个习惯让我受益匪浅。 我的阅后感是这样的,再微不足道的习惯,只要坚持,哪怕每天10分钟,都足以让你的人生发生改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履行的过程中会有反复,如果目标和方向不变,随时改正,也能顺顺利利地划到彼岸。 再举一个例子。 我们身处的互联网时代,电子产品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处处都充斥着各种新奇的诱惑。最近看到网上有很多转载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
2008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启动了一项专门研究手机对孩子影响的科学实验:他从全美不同地区的中下阶层家庭中挑选出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第一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第二组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这两组孩子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第一组50名痴迷手机的孩子中,仅仅只有2名考上了大学;第二组50名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其中三名孩子在高中毕业后,自愿选择打工帮家里减轻负担。而那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又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这个结果令人震惊,虽然我们不能以考不考上大学来评判孩子的成就,但这也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依据。
那么大人们该如何与孩子一起戒掉手机瘾呢?有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就完全做到了让儿子不爱看电视、不爱玩手机,怎么做到的?“无它,唯坚持而已。” 又是一次,提到了“坚持”两字。跟我认为的“自控力和持久力”还是不谋而合的。

2表达力
聊聊我目前在英国上课的感受。
在课堂上,做到善于思考,踊跃发言,勇于站到讲台上去表达观点,这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问问你,在你们的课堂上,一堂课下来,基本都是老师主导全程吧。如果是的,那你岂不是会少了很多上台表达观点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啊。
在留学期间,我也看到大多数中国学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往往对于在讲台上用英文表述,展示自己的演讲能力时,就发憷到语无伦次,不知所云,自信心在那一刻似乎消亡殆尽。
我始终认为,知识是学来用的,不是仅仅储存在大脑和笔记里的东西。瞧瞧那些职场中的员工、领导者,都需要具备面对大众去演讲的能力噢。所以,在我看来,这个方面的有意识培养不容小觑。 记得我们曾一起看过电影“国王的演讲”,影片中乔治六世是如何战胜口吃,又是如何在二战的关键时期,致以英国公民的动人演讲,你也许还记得吧。如果有兴趣,建议可以再去重温下这部电影,相信又会有更多的感悟。另外,不妨去找找美国萨利机长的往事故事来读读,他曾经也是一名口吃患者,他又是如何战胜的。我们视频时,你也可以跟我分享,讲给我听听。 这里,爸爸再推荐一个小窍门,因为我一直从中受益。 朗读,是一个很好的训练途径,无论是朗读中文还是英文,选择篇章优美的作品,或是有内容的新闻稿件,篇幅适中。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同时一边用心和用脑去体会,通过长期的坚持,会在语音,语调,理解力和表达力方面,会有长足的进步。你可以让妈妈和奶奶当你的听众,录音到妈妈的手机里,然后你再自己去听,这种方式更容易发现不足的。 现在,你正在经历的成长过程和表现出来的状态,其实妈妈和我都能明白和理解的。没有谁的人生和成长,不是一边接受一边抵抗。但是要学会,让接受的力量胜过抵抗的挣扎,你会比现在的你更加优秀。 再跟你分享一个有趣的训练方法:‘优秀的人是怎样训练大脑的’,也就是关于如何跟你的大脑去合作,让它知道你想要什么,最终你就能发现你到底想要什么。
一位英国的心理治疗师在大脑心理学的篇章中有这样的建议,关于大脑有四件事情是需要知道的,如果能落实这四件事,就能在各个层面的所有领域都取得成功。第一,大脑会完全、准确地去做它认为你想要它去做的一切。如果还未得到你想要的,却做出了违心的行动,那就代表你和自己的大脑没有好好进行合作;第二,大脑会本能地把你带向快乐,并使你远离痛苦。所以原始部落的人们最注重的,就是要逃离痛苦,从而得以在漂泊的世间能顽强地生存下来;第三,任何时候你对所有事物的感觉,都来自于两点:一是你在脑海中想象的画面,二是你对自己所说的话;第四,大脑最喜欢做熟悉的事情,它的设计就是不停地重复那些已经熟悉的事。如果你希望取得更多的成功,就要尝试把熟悉的事情变得陌生,把陌生的事情又变得熟悉,往复地训练。

就好比你能在大脑中不断提醒自己“我希望做这件事,它是我选择的,那我就选择享受它”,要使用非常具体的、正面的、有力的描述性语句来告诉你的大脑,必须把它与快乐联系起来。因为这些不仅仅是积极的思考,而是重新设计你的大脑中储存的原有程序,保持和自己大脑的有效合作。如果你把痛苦与学习、做功课、众目睽睽下的发言等等关联起来,那就一定会是非常艰辛的。 反思下自己的行为,如果你还没有得到想要的,说明还没有跟自己的大脑好好做过有效沟通。这个刻意训练的过程,需要耗费一些时间去做改变,但是,我们都是那个唯一能支配自己的大脑这么去做的人。


3创造力 关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几年前的一个丹麦纪录片,讲述中国和北欧丹麦的中学教育的差异。 丹麦教育领域的专家们根据实地两个国家的两所中学的两个初三班级,跟踪学生们的日常教学和不用方面的测试,目的是通过观察,总结两国中学教学体制存在的优劣,以及在这样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拥有未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 其中有一道测试题,答题纸上只画了两道纵向的弧线,让两国的学生可以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仅仅在这两根孤零零的弧线上,去天马行空的绘出自己想要的图案。最终,看到了不同的作品展示,有创意无限的,也有囿于限制而封闭了想象力的。 看后启迪颇多,专家们也归纳了创新能力的评判标准,要基于原创性、灵活性、思维开阔性和创意的拓展性来支撑的,特意从教育学的角度强调,创新一定是基于书本和课外知识的综合产物。有兴趣,你可以跟妈妈一起看看,相信你有自己的收获。说到课外读物,我刚把福尔摩斯探案集系列的三部英文原著阅读完了,也是你喜欢的读物类型,下次视频跟你分享。 拉拉杂杂地写了一堆,眼看着国内的时间快到清晨6点,突然间想到,你喜欢吃爸爸做的蛋炒饭,总是说香喷喷的。 其实,我对生活的感受呢,就好似一碗蛋炒饭,看似简单,也是一道极为平常的菜式,但是需要烹饪的人,认认真真对待其中的每一款食材,和每一味调料,从最初的原材料准备,到不偷懒的翻炒,时间和火候的掌握,直至炒出最终那种最喜人的模样,然后出锅入盘。如果希望有些创意,可以加入烟肉碎,切成丁的热狗肠;至于味道方面嘛,可以做成家常的妈妈味道的,麻辣鲜香的,甚至可以是孜然味道的。每一家都会有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味道。 至于我的蛋炒饭秘诀呢,就是不能马虎每一道程序,该多该少的,佐料入锅的排序都已经形成了定势,所以,每一次出锅的炒饭,都会妥妥的讨你喜欢。 对了,收笔前,忘了告诉你,我在英国的疫情时期,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孩子们各种手绘的图画:亮丽的彩虹。我也好想看看彩虹在你的笔下,会是什么样子。想想,或许你会给彩虹再添双翅膀吧。 最后,跟你分享一句挺牛的英文: “If you wish to be the king of the jungle, it is not enough to act like a king. You must be the king. And there can be no doubt. Because doubt causes chaos and one’s own demise.” “如果你要成为森林之王,仅仅做做样子是不够的,你必须成为王者。不能迟疑,因为迟疑将导致混乱和一个人的灭亡。”
早安,永远爱你的爸爸, 2020-05-05西安时间– 06:00英国时间– 23:00

英伦云小学是一个专门针对全球5-12岁母语为非英语小朋友制定的教育产品。也为孩子提供全人素质培养课程,包含:PSED情绪管理、PE体育运动、STEM、音乐素养提升、Drama舞台表演等课程。为Reception-Year6的学生提供全方面知识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和英国同龄小朋友同等的英语能力、国际视野、创新思考力和知识储备。更为孩子提供英语语言训练、入学测试、申请和注册、预约面试、参观学校、办理寄宿监护服务、体检、签证申请等一系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