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自由职业者,先来看看如何正确给自己定价吧!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定价”的话题。在商业化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无论是有形的商品流通,还是无形的价值创造,都可以被明码标价。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在开始创业、工作前,除了对自身价值、技能优势、发展方向做一份详尽的规划外,还需要自己给自己做一个正确的定价。其实,不管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工作多年准备重新选择新工作的自由职业者,很多人都会出现一种特别迷茫的心理,特别是遇到薪酬、“钱”的问题时更迷茫,往往会有一种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感觉。其实,这是我们的一个误区,真正的薪酬并不是靠和企业家、公司经营者谈判争取来的,而是结合自己的能力实力交换而来的。而自己的实力来源于哪呢?就在于如何科学正确的给自己进行定价分析。
当然,给自己定价的前提是我们已经建立了自身专属品牌,然后通过给自己定价,来更好的推销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我们在自身定价过程中所碰到一些关键要素和问题,以及
对于这些问题的参考建议。
自我定价的结构组成
作为自由职业者,在自我定价时计算薪酬费用的方式非常灵活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按小时收费、按项目收费以及按成交费结余收费。
第一类按小时收费是我们最常见、也最好理解的计算薪酬方式,这种计薪方式不仅在餐饮业、物流业、服务业等基础行业中被广泛运用,一些大中型企业、公司也会采取以小时单位向专业的服务人员计薪付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工作性质不同的缘由,按小时收费可能在费用计算方式和工作时间上引起一些法律问题。
按项目收费是技术领域里常规的付费方式。选择这种方式的自由职业者们必须能够预估自己的成本,尤其是达成指定目标所需的时间成本,所以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非常明确自己的工作进度和可交付的成果。
按成交费结余的收费方式在一些如医疗器械、房产销售行业运用的较为广泛,企业会根据自由职业者一定阶段的工作成果按梯度进行薪酬结算。
自我定价的关键要素
一旦我们明确了自我定价的收费构成,接下来就要想想具体该收多少费用。许多自由职业者往往忽略的一个问题是,自我定价
不单取决于我们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或学历背景,最重要的还是要参考当前区域内的市场定价情况。因此,我们在设定自己的定价范围时,以下几个要素不得不考虑进去:
(1)风险和回报直接相关。自由职业者在接手一个项目时,不论风险来源,只要项目的风险越大,那么自我定价的费用就越多;反之,如果一个项目对我们来说风险很低,说明企业管理者和自由职业者对类似项目的操作流程十分熟悉,那么收取较低的费用也是很自然的了。
(2)借助1%原则。对于有工作经验的自由职业者而言,个人每日定价应该是他等效年收入的1%。比如有一个自由职业者的年收入是10万元,那么他每日的定价金额应不少于275元。
(3)资本的形成是一种长期投资。作为自由职业者,如果能通过一项工作来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那么即便是少于我们期望值的定价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从长远角度来看,通过这项工作可以使我们自身变得更具市场竞争力。
总而言之,在自由职业者创业、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营造自身品牌,还是对自我价值定价,都是一个不断了解自己、为自身价值找寻衡量标准的过程。同样,自由职业者通过为自己定价,就意味着有成本概念,不再茫然无措、随意行动,而是真正有意识有目标地追寻合适自己的工作,进而实现最大的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