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漫观点 | 艺术类图像小说只考虑引进知名画家相关作品吗?

我们今天来和大家聊聊艺术类图像小说。
艺术类图像小说在漫画编辑眼中是一个颇受欢迎的产品线,经常有编辑来询问相关的书目,比如后浪、有书至美、99读书人、果麦文化等出版方都引进过相关选题。这可能与其题材本身的优势相关,毕竟图像小说有着“第九艺术”的美誉,而用艺术去呈现艺术,则是非常直观的表现方式。

艺术类图像小说主要和一些画家的生平或者画作相关,比如我们之前介绍过的《达利》《马格利特》《莫奈:逐光者》《毕加索画传》等作品。作者或是选取了画家完整的传记,或是截取了生平的一部分展开。

比如《毕加索画传》更侧重于毕加索的巴黎时光,《莫奈:逐光者》的开篇已经是莫奈晚年。

用图像小说来呈现艺术类作品,可以让读者在了解画家生平的同时,对画家的作品也有直观且深度的认识。同时,创作者本身对画家作品的解构,也可以给我们多一个参考视角。在《莫奈:逐光者》这部作品中,作者多次致敬莫奈,给我们展示了很多熟悉的场景。

阅读艺术类图像小说真心就是一种视觉享受了,同时又科普了艺术知识。欧洲漫画家的作品品类也很丰富,很多我们之前不曾留意的画家,也可以通过一部图像小说让我们开始了解,或者加深印象。

我们去年和大家介绍过的《汤姆·汤姆森:春天的轮廓》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这部作品的传主是有“加拿大毕加索”美誉的汤姆·汤姆森,这部作品可谓让人大开眼界,似乎瞬间把我们带到了加拿大,带到了安大略省的壮丽景观中。我们也在其中看到了一位画家的成长和蜕变:同样和梵高相似,28岁才开始认真考虑画家这一人生方向的汤姆森,他的作品竟标志着加拿大油画进入现代化时代。无论从人生励志故事或画作都无可挑剔。


当然,这部作品至今还未被国内引进,未能引进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传主在国内的知名度不够。即便他的作品在加拿大被制作成明信片、拼图等各类产品,享誉世界,但我们寻找的题材可能永远聚集在梵高、莫奈、毕加索等一些在国内更为知名的画家上。

梵高的作品在生前也是隐没在人群中。他没有莫奈幸运,等到他的作品被这个世界接受时,早已离开了我们。

我们是否应该给那些好作品更多机会,而非仅仅看作品是否出自“梵高”“莫奈”“毕加索”等大师?艺术无国界,期待我们的审美和认同也更加无边界!
文/索莱耶
图/见标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