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活着》中的福贵的一生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大概“向死而生”最贴切,如果回顾《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一生,也许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最合适不过了,“死于25岁,葬于75岁”。
晚年的福贵最惬意的日子就是每天跟一头牛一起在田地里辛苦地劳作后,缓缓地对一个素不相识的少年讲起他漫长却不乏味的一生。年少时,他家财万贯,有疼爱他的父母,也有爱他并且心甘情愿地在家一直等待他的妻子,然而富裕的生活却让他饱暖思淫欲。他年少的时光多半在烟花之地度过,除了每天去赌博以外,最喜欢的就是带着一个妓女招摇过市。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因为赌博被骗过了所有家产的那一天,身边曾经巴结他的人一瞬间都变得陌生起来,他的父亲,也被他气死。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以后,他的母亲和妻子,子女一直陪在他身边,此时的他才开始意识到亲情的可贵。然而,却在安然享受生命的时候,被征军带走,经历了九死一生,回到家里,却未能见到他的母亲最后一面。随后,又经历了大跃进的时代,新的国家政府开始打击旧时代的地主,他因为年轻的时候败光了所有家产而不是地主后躲过这一劫。这样的命运,很难说是幸运还是不幸。随后是他的妻子,他的子女,他的女婿,他的外孙一个个地离他而去,他们在他漫长的生命里来来回回,然后又一个个地永远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他和一头陪在他身边的老牛福贵。然而,在经历了这些生命的苦难后,他却悟出人的一生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东西而活着。天地为炉,芸芸众生,皆在苦苦煎熬,老年的福贵却在经历过富贵,落魄,凄凉后,依然热爱生活,向死而生。
年轻的祥子在每天租车拉别人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能够买一辆自己的车,再也不用看别人眼色,他坚强勇敢,所以会努力工作,不会让自己饿肚子,然而在好不容易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的车很快地被无情地夺走。随后又被一个女人设计,当他决定跟这个女人过一生的时候,这个女人又带着他还未出生的孩子永远地离开了他。他曾经试图向生活挑战,无数次地爬起,最后又败给自己的欲望。他这一生唯一想要与之度过的一个女人在无法忍受生命的重负自杀以后,祥子最后绷着的一根弦断了。他开始堕落,开始了他曾经最看不起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他开始向他身边无数的车夫一样,对生活妥协。眼前似乎浮现着民国初年的时候,鸦片席卷中国的场景,太多的人一起躺在床上,一口又一口沉醉在烟雾缭绕中,他们被磨灭了理想,被现实打击地再也不想醒来。
福贵和祥子的一生,从开始就注定了他们走向不同的方向,一个出生即富贵,却在年轻的时候物质开始匮乏,最终却甘于平淡,生命依然在缓缓地流淌;另一个出生便是最底层的一个,他曾经觉得只要努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在经历了得到与失去后,他开始向生活认输,得过且过,生命在还未结束的那一刻就已经戛然而止了。他们的人生,殊途同归,却又是那样的不同,说到底,也许都是时势使然,被时代所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