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你看世界“邪恶还是善良”,影响你“消极还是积极”

近期活动: 今日开讲,免费收听!张宁——焦虑密码拆解

有个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
一位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系的学生有机会采访爱因斯坦,他发誓要问爱因斯坦一个别人忽略而真正智慧的问题.
在翻阅了爱因斯坦所有的论文和所有对爱因斯坦的访问后,忽然一个灵感触发了他,于是他问爱因斯坦:“作为这个年代最重要的科学家,您觉得什么是这个年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
爱因斯坦一边含着烟斗,一边闭着眼睛,时间过得很慢很慢,灰尘在光线里面飞。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他睁开眼睛看着访者,说:“年轻人,如果真有什么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想就是: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
这个学生困惑地说:“爱因斯坦先生,这难道不是一个宗教或者哲学问题吗?”
爱因斯坦说:“不是,因为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他将终其一生去发明武器、创造壁垒,发明防御和攻击性的东西,把人与人隔得越来越远;但是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他会终其一生去发明联系、创造链接、发明让人越来越近的东西。”

心理学更是把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邪恶还是善良”或者说“好的还是坏的”看作这个个人跟世界互动的心理原动力。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里的助人者冉·阿让,《沉默羔羊》里的杀人博士汉尼拔,就是基于对这个世界“善良还是邪恶”的认知不同,发展呈现了不同人性和人生。
下面,哈佛大学的11张图让你可以看到你对这个世界和ta人的最主要的认知:“邪恶还是善良?”因为通过这11张图可以能看到基于你对这个世界基本的认知,发展出的你的心理能量趋向,和跟这个世界的互动模式:“积极还是消极?”
1

负能量的人恐惧改变。
正能量的人随时准备迎接崭新的体验。
2

负能量的人觉得自己是宇宙中心小公举。
正能量的人关心他人并随时准备伸出援手。
3

负能量的人会这样想:“为什么我要为他人应该做的事而赞美他?”
正能量的人会这样说:“哇哦!你在你的领域可真是个专家!”
4

开始一段对话时:
负能量:“告诉你,我要……”
正能量:“你最近过的怎么样?希望一切都好!”
5

负能量的人为自己的错误责备他人。
正能量的人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到底。
6

负能量的人明知错了却绝不道歉。
正能量的人为带给他人的每一次不便而道歉。
7

负能量的人只在乎个人收获和利益。
正能量的人尽量不伤害他人的感情。
8

负能量的人偷偷希望看到他人失败。
正能量的人真心希望他人成功。
9

负能量的人觉得他们无所不知。
正能量的人总在努力学习新的东西。
10

负能量的人:“我对此毫无办法。这就是我的命。”
正能量的人:“我必须有所改变。我不能如此度日。”
11

负能量的人讨厌被批评。
正能量的人欢迎所有建设性的讨论。
看完这个系列,它不仅像一面镜子,参照到自己的心理能量是“积极还是消极”。
更值得被思考的是:最终这个互动模式会呼应一个也许是你避之不及却与你心心相印的答案,世界如你所料:“你看到邪恶,世界、世人就以冷漠回应你,你看到善良,你就会收获世界、世人的善意!”
因为,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你将终其一生去躲避风险,去忐忑而不安的应对,以不犯错不被伤害为主要的生活态度,并去印证对这个世界和世人的否定和怀疑,把自己与社会、TA人推的越来越远,最终把自己隔离在失真的城堡里;
但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是有不完美但有很多可能,是更多元的,是有可能好的,你将终其一生去创造沟通,去发现可能,去在自己热爱的人、热爱的事面前努力的呈现自己,尝试发展出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样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爱的关系。
作为一名临床心理师,越来越体会到,一个人“认为世界、世人,是好的还是坏的”,是‘一个个人’最重要的问题。因为这是‘这个个人’让生活变得容易,还是让生活变得更复杂的出发之地。
刘蕊平

点击阅读往期文章: 「眼泪」=「弱者」?我们是否还拥有“悲伤的权力”? 在压抑和令人焦虑的环境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真正的放下,是你不介意再度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