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娶妻:五代二婚终结者

首先,了解两个概念。
郭威是谁?
郭威是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史称后周太祖。
五代是什么时候?
夹在唐宋之间的一段时间,在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持续五十多年时间,有五个朝代更替,所以称作五代,顺序是梁-唐-晋-汉-周。
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时候,最开始有个朝代先叫周了,先来后到,后面的这个周,现在为了便于大家分辨,叫做后周,前面四个也一样,就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那么,郭威娶妻呢,他娶了四个老婆,其实就是一后三妃。
可能大家觉得郭威这个皇帝还可以,明明可以后宫佳丽三千却只有四个老婆。
真实情况可能不是这样。
皇帝的老婆不仅只是老婆,她也是整个后宫的管理者,是有正式编制的官员,往大了说,也是整个天下的女性楷模。
这里的一后三妃是说郭威有四个承认且写进史书的合法后宫管理员。
而且,郭威也不是同时娶了四个老婆,是老婆没了之后娶的继室。旧史里也说,郭威太倒霉了,皇后柴氏死了之后,后面几个老婆也接连去世。
太祖自圣穆皇后早逝以来,屡失邦媛。
而这四个老婆,都是郭威当皇帝之前娶的,其中呢,三个是二婚,一个是三婚。
官方记载的相遇过程是这样的。
郭威的第一个老婆,圣穆皇后柴氏。
在洛阳闻后贤淑,遂聘之。
郭威的第二个老婆,淑妃杨氏。
闻妃之贤,遂以礼聘之。
郭威的第三个老婆,贵妃张氏。
太祖素闻妃之贤,遂纳为继室。
郭威的第四个老婆,德妃董氏。
太祖从汉祖幸洛,因忆淑妃之言,寻以礼纳之。
这么看起来,郭威与这四个老婆的相遇平平无奇,也没有提到前夫哥的故事,无非就是看人家贤良、贤惠、贤淑、贤德,就娶了回来。
六个字就可以总结了。
闻其贤,遂聘之。
都不带看别的条件的。
什么,你说第四个没说因为德妃之贤啊。
我们再看一看,郭威为什么娶德妃,是因为路过的时候想起了淑妃的话。
淑妃说了什么话呢。
太祖杨淑妃与妃乡亲,平居恆言妃贤德。
恆,通恒。经常、常常的意思。
意思就是:淑妃和德妃是老乡,平日里,淑妃常常在郭威面前说董氏这个人很贤德。
此时的董氏应该还处在第一段幸福的婚姻里,没想到已经被人惦记上了。后来丈夫出去打仗战死了,一个人在家呆着。
于是某一天,郭威出差的时候路过洛阳,突然想起淑妃的话,心有所感,就娶了董氏回来。
绝了。
这才是好姐妹啊。
官方这么说,不代表事情就是这么发展的,稍稍美化确有必要,皇帝的瓜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所以我们还可以在别处看到一些郭威娶妻有趣的细节。
关于柴氏和杨氏。
柴氏本是后唐皇帝的嫔妃,这个皇帝死了之后,柴氏被通知爹妈遣散领走,一家人走在回家的小路上,刮风又下雨,只好半路住店。
好巧不巧,柴氏只因往门外多看了一眼,发现旅店外有个邋里邋遢、衣不蔽体的人路过,不知为何,慧眼独具,柴氏就觉得此人是个贵人,跟上他能过好日子,不愿就此错过,非他不嫁。
柴氏父母觉得不行,你好歹是皇帝嫔妃,二婚怎么着也得嫁个节度使吧。
柴氏二话不说,把自己这些年的财产一分为二,你们一半我一半,就此别过吧。
柴氏父母见状,只得随她去,就在旅店草草结婚。
这个衣不蔽体的人就是郭威。
后来还有一次,柴氏在郭威睡着的时候,看到有五色小蛇从这人的颧骨鼻子上游走,觉得这个贵人更贵了,更加敬重侍奉,更加确定自己的眼光没错。
不得不说,柴氏看人很准,郭威后来的确当上了皇帝,但是柴氏没看准自己,早早去世,很可惜,没活到那个时候。
淑妃杨氏,她应该是这四个人中最漂亮的一位,嫁给郭威已经算是三婚了。
杨氏年少时就因容颜美丽、家境清白,被选中侍奉赵王,一般来说,不管进了什么王府,面临的应该都是电视剧里的争宠剧情了,但是世道比较乱,赵王后来被人杀死,杨氏流离失所,被父母寻回之后,又嫁给了同乡人,同乡人没几年就死了,一个人呆家里。
正好柴皇后去世,而郭威又恰好得知杨氏很贤惠,就娶了回来。
就是前文旧史里写的那样。
闻妃之贤,遂以礼聘之。
而在新史里是这么写的。
太祖柴夫人卒,闻妃有色而贤,遂娶之为继室。
“闻妃之贤”与“闻妃有色而贤”,这差距可就大了,就像是现今网络一样,学霸不稀奇,一个很有颜值的学霸那就很稀奇,往往能上热搜呢。
而且这也不是唯贤是娶啊。
没想到啊没想到——你郭威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喜欢漂亮的!
此时的郭威还没当上皇帝,娶老婆也不像说的那么简单,下个聘礼人就跟你走了。
而且还不是一般贤女,是个漂亮的贤女。
郭威看上了杨氏,但杨氏不同意,我还看不上你呢。
郭威很生气,就让媒人传话恐吓杨氏。
杨氏把这个事情告诉弟弟,弟弟杨廷璋就去找郭威算账。
不知道杨廷璋被郭威灌了什么迷魂汤,还是说郭威这个人长得太帅了,杨廷璋回过头还劝姐姐嫁给郭威,说什么:
此人资貌异常,不可拒。
啧,没想到吧,原来资貌异常还有这样的作用。
另,我真的很好奇郭威一天都在听别人讲什么。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