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当你读到这些优美豪放的诗句时,是不是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和享受?读书,送给你的就是这种曼妙的风景和精神世界的满足。
都说“读书要趁早、育儿不宜迟”。“读书趁早,就如同在最能爱的年龄,遇到最可爱的人,给自己带来惊心动魄,刻骨铭心。”张爱玲说人生三大恨: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梦》残缺不全。我还想加一恨,读书恨晚。不要等到头发都白了,等着与这个世界一天天逼近告别的时候才想起还有那么多好书没有找来读。
人类一切优雅高尚的活动中,读书是门槛最低,却是投资回报最高的。我酷爱读书,始如儿时。小的时候,家里一本本小人书,都是我省下的压岁钱、上街省下的饭钱、父母给的零花钱买来的。初中、高中时,就开始攒钱买小说。有时候实在没有钱了,就省吃省喝卖饭票。
我当兵走的时候,十分认真地把书一本本地包好,然后放进麻袋中。在我的千叮咛万嘱咐下,父亲怕书受潮又担心老鼠啮咬,就用绳子捆住麻袋吊在房梁上。别人家的房梁上吊挂的都是腊肉咸鱼,我们家吊的却是书本。父亲虽然不识字,但对我的书却是很精心,和我在家时一样,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照例要把麻袋放下来,拿出去铺在凳子、椅子、木板上晒一晒。晒书是南方的传统。据说在每年的六月初六拿出来晒一晒,书就不会生虫子。那一天,在家门前放一排排长条凳,晒上一摞摞的书已经成为我们村子里独有的一道风景。我刚入伍的时候,不能外出买书,也无自己的私密空间藏书,连队阅览室订阅的《解放军文艺》就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每次都是如获至宝,反复品读。那个时期蓬勃兴起的“90方阵”小说,比如《炮群》《走出硝烟的女神》《红十字方队》等等,我仍是记忆犹新。正是在这些精神食粮的滋润下,我开始学着写一些散文、诗歌、新闻故事往报刊投稿。
1992年7月,我写的“团长道歉的故事”被《前进报》头版加编者按刊登,引起了团首长的重视,后来又连续登载了几篇新闻特写,一下子成为团里小有名气的“笔杆子”。正是在阅读、写作互相促进影响下,我被调到政治处当了一名报道员,半年后又被推荐参加军校考试,到军事院校深造学习。可以说是良好的阅读习惯改变了我的命运,也给了我成长的机遇。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我都一直坚持买书读书,并且深刻体会着“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绝妙。读历史书可以看透世事风云变幻;读现代小说可以感知世间人情冷暖;读散文可以品风花雪月怡情快意;读诗词可以抒发感慨展豪情壮志。不论遇到什么坎坷和艰难,不论面临什么矛盾和问题,只要拿起书,我都能平静坦然、淡若止水。
随着工作生活逐渐固定,尤其是成家之后,便开始梦想着有一间独立的书房。明代于谦有诗云:“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一个称心如意的书房正是爱书者的梦想,也是读书人的奢望。回忆自己从军几十年,一麻袋一麻袋的书跟随我南下北上,从这个单位到那个单位,颠沛流离了许久,有的实在无处可放只好遗弃了。我留在老家的那两麻袋书也没了。那两麻袋重重的书,因为距离太远,一直没有搬运到我工作生活的地方。那些年没有快递,邮点东西贵的要死。父亲是肯定舍不得的,我也舍不得。父亲的年纪越来越大,那吊在房梁上的书,他也弄不动了。
2000年前后,父亲托人写信问我,那两袋书还有用么?那个时候,我刚刚提职,正是最忙的时候,天天有写不完的材料,干不完的工作。读书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了。根本没有时间去读,对买书藏书的热情已经大减。想着老父亲那么大的年纪,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帮我保存那些书呢?如是我做了一件现在想来很愚蠢的事情,我回信让父亲把那些书都卖了。
随着我在部队职务的提升,尤其是在党的亲切关怀下,军人待遇逐步提高,2015年,我也终于有了自己一个规模不大但却可以了我心愿的小书房。尤其是从南方老家订制的书桌书椅尤为亲切!但过去遗失的那些书却再也回不来了,思之痛之、惜之叹之!有了书房之后,读书之余,便开始追寻藏书之趣。并且专注签名本、手稿本、线装本的收藏。至今已经收藏了贺敬之、王蒙、铁凝、陈忠实、莫言、贾平凹、严歌苓、蒋子龙、冯冀才、迟子建、刘心武、刘斯奋、马识途、流沙河、梁晓声等近百位作家的签名书籍和鲁迅、巴金、茅盾、老舍、叶圣陶、张闻天、张爱玲、王国维等20多位名家的手稿本,以及《四印斋所刻词》多部线装古籍。
尤其令我感动的是,民国才女叶嘉莹老前辈在看了我写的维和故事《我在西非》后,专门将她的著作《我的老师顾随先生》签赠给我,并在扉页题词“向守土卫国的军人致以敬意!”老前辈已是耄耋之年,依然不忘对军人的赞美,对读书人的鼓励。每每回想起老前辈孜孜教诲,仍然是心潮澎湃,充满敬仰,也使我对读书藏书有了更加坚韧的追求!
读书藏书,重在传承。据说,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藏书读书之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我的书房虽小陋简少,不足称道,但闲来坐一坐,看一看,却可使心安、使意足、使人静、使家睦!
林语堂曾说: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可使食无肉,不可读无书,也许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爱好和追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