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私房记
如果时间有限,只能在日本去一个地方旅游,我一定会推荐京都。
这个已经去过5次的地方,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会再去的。因为京都是一个随着自身阅历增长,每次去都会有不同感悟的地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每个人都能发现京都各种不同的好。光看外表,庭院建筑,岚山丽水,美不胜收。透过表象看历史背景,悟道了寺院道宗的禅意,又是另一番感悟体验。
有些旅游城市适合一群朋友一起去,热闹不寂寞。但其实京都,倒是很适合一个人去的。为了保留京都的古老建筑们,京都不兴地铁,道路又狭窄,所以很适合步行。京都的巴士交通发达,买张一日券,可以无限次乘坐巴士,把整个旅行的节奏放慢了下来。就算不下车,一直坐着,看着窗外的风景,放空自己,也是很惬意的。遇到自己喜欢的景点,随时中途跳下车就可以,非常方便。一路前行,一路放空,走走停停,与自己内心对话,能体会到一个人呼吸的自由自在。

最早一次去京都的时候,还是个穷学生,那时自己打工赚生活费,去掉房租,一次新干线就差不多把我半个月的生活费去掉了。咬咬牙不乘新干线,乘夜间巴士去,虽然没有新干线舒适快捷,但是便宜很多。(一次往返东京新干线3万日币,约合人民币1800元,夜间巴士的话也就5000日币,人民币300元)记得乘坐夜间巴士那天一晚上都没睡好,不知道是过于兴奋,还是车厢闷得睡不着,现在想来也是一种很奇妙的穷游体验了。
去京都,一定要避开旅游旺季,特别是夏天(学生放假)和中国欧洲放假的时候。人潮汹涌的京都真的很恐怖。完全体会不到京都的美了,镜头里到处都是人。很庆幸第一次去京都的时候,京都在世界上还没有那么有名(后来好几年都是世界最想去城市no.1),去的又是秋天,正好避开了旺季,可以很好的欣赏下人烟稀少的京都。
伏见稻荷大社
到京都站,乘JR西日本奈良线到稻荷车站,出口处就是伏见稻荷大社了,非常方便。在日本大大小小的神社当中,伏见稻荷大社是我最喜欢的神社,不仅是因为驻守神社的狐狸大仙(稻荷神的使者)非常生动有趣,作为日本拥有最多鸟居的神社,每次穿过千本鸟居“隧道”的时候,都仿佛有种灵魂被净化了的感觉。看着阳光从鳞次栉比的鸟居中穿透,洒在身上的时候,仿佛有种神光沐浴心间。
这种宁静致远的美,会让你不由得对自然,对未知的神明,产生敬畏感。



伏见稻荷大社建造在稻荷山的山脚下,其实要走完整个千本鸟居,需要登到上顶。所以才被称为千本鸟居,因为一路上都是鸟居,太多了。每次去伏见稻荷大社都有点仓促,有机会的话慢慢走到山顶也会是一种很好的修行吧。
壬生寺,壬生屯所旧跡 - 八木家,西本愿寺,池田屋
因为学生时期超迷新选组,特别想在他们活跃过的京都和函馆走一走,所以一来日本就去了京都。 从默默无闻的nobody,到一跃成为大放异彩参与历史的年轻群体,新选组在幕末京都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上演了非常精彩的人生。在众多小说/游戏/动漫/电视剧/电影里诞生的真实场景,实地走一走,有种亲身体验历史的感觉,特别精彩。


壬生寺其实并不大,不算是京都众多寺庙里很出奇的一个寺庙,但是却是这些年轻人的起点,最开始在京都落脚的地方。现在的壬生寺,看到鸽群在地上细细啄食,慢慢散步,一片岁月静好,完全感受不到当时刀光剑影的气氛,可是当看到屯所房梁上武士刀劈过的痕迹,又实实在在的感受了历史的存在。

历史总是极具讽刺性的,当美国黑船叩开了日本国门的时候,站在港口看着这一幕的三个年轻人---坂本龙马,近藤勇和土方岁三,前一刻还坐在一起饮酒高歌好兄弟,后一刻就被历史推上了水火不容的对立面。龙马成为了明治维新的灵魂人物之一,近藤和土方则建立了新选组,成为了一切倒幕派的铲除者。
林达写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中提到了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其中有这样一段总结,很有意思:
现在想来,这真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战争的初期,南北双方的士兵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这场战争,用的都是同一个爱国主义的口号,打的却是一场内战。这不论怎么说,我听上去总是有什么地方出了毛病,至少怀疑是不是有一方用错了口号。问题在于他们谁也没错,他们的确都是为爱国而战。只是南方的爱国,是指保卫他们的家乡和南方“邦联”不受侵犯,而北方所说的爱国,是指的保护美国联邦的整体不被分裂。真可谓此“爱国”非彼“爱国”也。
这和日本幕末的这一段历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维新派为的是使日本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使国家更为强大,是为爱国。拥护幕府派则是为了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为了传统的根基,拒绝外国人入侵,也是为爱国。大家的出发点都觉得是为了国家好,感情不可谓不是真挚的,所以更加增加了这段历史的残酷与无奈。

新选组的这群年轻人很有意思,他们没有官二代也没有富二代,大家平民出身,个性不同,却为了同一个报效国家的理想集结在一起。有热血老好人队长近藤勇,有着魔鬼副长称号刀子嘴豆腐心的土方岁三,传说中剑道最厉害却英年早逝的美少男冲田总司,据传恒通阴阳界预知未来的斋藤一,温柔的像个绅士却不像剑客的山南敬助,其它各位队长也很是各有所长。在1864年的池田屋事件中,新选组在重创了京都内的倒幕派之后名声大噪,一举登上了历史舞台。如今池田屋当时的遗迹已经被移除,改造成了一个海鲜小酒馆,但是也取名叫池田屋,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游戏《刀剑乱舞》送新选组人物周边。到现在还是很人气啊。有兴趣的朋友推荐去看大河剧《新选组!》(都是巨星出演的一部剧)和《新选组异闻录 铁》。

池田屋一役名声鹊起了之后,很多年轻人来投靠新选组,本来的屯所太小住不下,只能搬去更大的地方住,于是就迁居到了现在京都车站附近的西本愿寺。吃肉舞刀的热血青年和吃斋念佛的僧人,想想也是没办法和平相处的,于是后来又从西本愿寺迁了出去。从建筑来看,西本愿寺是个非常漂亮的寺庙。走进西本愿寺,迎面而来的就是一棵几百年的巨大银杏,金灿灿的都移不开眼。寺院里很静,静的都能听见风的声音和自己的呼吸声。脚下踩着碎石,漫步于寺中,无论是精致的唐门,还是各种楼阁亭台,都美不胜收。京都保留了很多中国古代的建筑造法和遗迹,想看唐代中国的话,在这里也能一窥端倪。

西本愿寺并不是所有庭院都对外开放,有一处靠着街边不对外开放的庭院,每次都能隔着路障看到一隅,静美得都像个风景画。这8年去京都几次,每次都会在这里留影,自己的容貌在变,可是此地却像是从未改变,时光仿佛静止在了这里一般。

后来的新选组,战死的战死,病死的病死,手中的刀,怎能敌得过对方先进的枪支火炮。人之一生如白驹过隙,过眼云烟。手中之刀,变成心中之刃,保护的是自己的理想。这样的一生,也是无悔的吧?

岚山
在日本众多的赏枫叶名胜中,相比北方的大气磅礴来说,京都的枫叶更为的秀美精巧。来到岚山,既可登山远眺,也可近处赏玩。尤其与众不同的是,配上京都特色的古老建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锦上添花之感。
去岚山很方便,一辆岚电即可。整个岚山地区是以横跨桂川的渡月桥作为中心,这座桥因龟山上皇的一句“似满月过桥般”的诗作而得名。站在桥上可以远眺岚山的枫叶,也能近距离俯瞰大堰川清澈的流水。可以选择人力车夫带着环游岚山,也可以选择乘坐游船顺流而下。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能感受到岚山那近在咫尺的浪漫与美。
染上唐红的渡月桥,日日引导着希冀。就连那唐红的枫叶,也倾诉着深挚情感,随风而歌,随风而摆。
现在听到仓木麻衣为柯南剧场版《唐紅的戀歌》所唱的片尾曲---渡月橋 ~君想ふ~,脑海里就不由得会浮现起岚山的美景。


岚山的荞麦面也很有名,水好的地方才能做出好的荞麦面。来到京都可以一尝鸭肉荞麦面,对于日本人来说鸭肉比较珍贵,做法也比中国少,所以算是比较难得的料理。日本的鸭肉不油,还蛮有嚼劲的。

吃饱喝足才有力气爬山。慢慢散步到山顶,可以从最高处一览众山小。岚山不是很高的山,所以爬起来也不会太有负担。深吸一口新鲜空气,感觉整个心胸好像都被染上了颜色一般。

龙安寺
在日本正式登陆的神社寺庙里,京都光是神社就有800座,寺庙则是高达1700座。为世人所皆知的有金阁寺,清水寺等等,固然是非常的漂亮,我也很喜欢,不过我更喜欢比较安静,人烟稀少的寺院,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和思考。如果以这个角度来选择,个人最推荐的是龙安寺和三千院。
先写写龙安寺。
龙安寺本来是一个更为低调的庭院,据说1975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日本时,表示希望能参观龙安寺内的庭园,参观后英女王对庭园赞不绝口,此后令龙安寺庭园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龙安寺是著名枯山水庭园的代表,其中特别有名的是寺院中的石庭院。

这个庭院全由石子堆砌而成,没有树也没有水。进去时有幸听到了一位日本导游在旁讲解,这5组石头,一共有15块小石头组成,但是人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看到全部的小石头。我尝试了一下,从各个角度拍着数,最后还拍了个远景,最多最多也只能看到13块石头。
这是这个庭院背后的禅意,人永远是无法达到上帝视角的,就算觉得自己已经看到了全部真相,还是会因为主观视角的切入而有失偏颇。所以做人要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尽可能的拓宽自己的视野,客观地分析事情,同时,也要虚心的接受其它人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所有的石头。
龙安寺其实很小,除了这个著名的庭院以外就只剩些简单的树木装点,但哪怕只是静静地看着这个庭院,也是受益匪浅。
三千院
初中时候很喜欢的歌手张信哲,大学时在上海开了家叫三千院的店,那时候觉得名字很奇特,就去搜索了一下,发现居然是日本的一个寺庙的名字。三千院,好典雅的名字。
来到日本问京都的朋友,要去哪里?朋友推荐说去三千院!于是这个记忆又被唤起。查了一下三千院是一个位于山里的寺庙,着实很远,但是,这是我目前为止去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寺院。的确是物有所值。因为它和一般的京都寺庙,的确是不太一样。

爬山之旅其实并不痛苦,三千院傍山依水而建,山路的左侧是各种有趣的商店,有格调的日式餐馆,右侧则是山壁,脚边还流过潺潺的泉水。倾听着泉水的声音,呼吸着森林的空气,精神也变得舒爽了起来。

据说三千院里面的佛像有3000之多,这也是个传说,并没有考证。但是进入三千院,并没有香火缭绕,人群嘈杂,反而是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日式庭院。庭院建的很亲民,可以随时坐在美景旁,就这样静静地看着枫叶飘落池塘里,仿佛都能看见一瞬间水面波纹的情景。

庭院里很少有人大声说话,但是耳朵并不孤单。有鸟鸣虫叫,有竹筒滴水的声音,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作响,感觉好像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

锦鲤们是这里的老朋友,也不怕人,伸手仿佛可以触碰到他们一般,自由自在得享受着枫叶飘落的水面。

庭院里处处可见参天的古树,厚厚的青苔,以及成眠于此的佛像。这一幕,仿佛让我回到了宫崎骏《天空之城》的最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包容与宽厚,有种宁静致远的力量。

庭院里还可以见到一些佛家用语,最喜欢的是这个:一日一生。当有焦虑不安负面情绪的时候,往往就是脱离了现在的时候,就问问自己,是不是好好过好了今天?好好过好了现在?有句俗话讲,想的太多、缺乏行动的人容易烦,与其有时间纠结于未来的不确定,还不容好好过好当下,万一没有明天了呢?把每一天都当做人生的最后一天来过吧。

这一尊尊佛像都是信徒们供奉起来的,整整6座,这样估算起来,估计是得上千。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寺庙,这么多小佛像,没有香火,却感受到了信仰的力度。

临走时看到地上有个树的年轮,旁边还附着厚厚的青苔,看来已经是上了年龄的古树。这密密麻麻刻下的印迹,是这棵树存在过的证明。三千院没有很宏伟的建筑,处处是这些小的深意。走完之后洗涤了心灵,也意识到了在自然面前,自己的渺小。

尾声
在京都的行走,像是一次自我的探险,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时不时会有意外的发现,也会有甜甜的小确幸。京都的甜品店很多,和果子外观吸引人,入口也是很细腻,爱不释手。红豆,羊羹,金平糖……甜到心里。

京都街头神社寺庙还能时不时见到一些野猫,但都是很干净很自律的野猫,看得出非常享受生活。看到人也不怕,自己活自己的,挺逍遥自在。闲晃时,碰到这些小家伙也是很开心的,好像有人在陪伴你一起旅行一样。

用清水寺夜游时看到的竹子作为结尾吧,愿做人如竹,挺拔、干脆、利落、坦荡。待到秋叶静好时,再来一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