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底辣妹》教会我:全世界最大的谎言是,你不行

作者:东加菲









在普遍的认知里,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父爱如山,深邃厚重;母爱如水,温柔细腻。 狄更斯曾说: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 父母对我们大多数来说,是伟大的,是出色的。 但不可否认,伟大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缺陷,毕竟做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有些人是否具有做父母的资格,无从得知。 所以,这些缺陷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父母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01 全世界都不相信我,我还有父母。 那如果父母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谁还会相信呢? 前些天朋友给我发信息说:我不想待在家了,现在疫情也稍微好转了,我想赶紧出去找工作,和我妈总是吵架。 后来她和我说吵架的原因,她认为:她妈妈再次深深地伤害了她。 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考研成绩也比往年出来的晚。朋友在家等成绩期间,她妈妈就经常和别人说:如果我女儿考不上研究生,我就不让她再考了,再考一次也是浪费钱。 等成绩出来之后,朋友心灰意冷,认为落榜无疑。 万念俱灰的她,和妈妈说了这个结果,说自己想再试一次。本想得到一点宽慰,却换来母亲的冷嘲热讽:你都考了两次了,再考一次我觉得你也考不上。 我不知道她妈妈心里是怎么想的,内心是有多冷漠,才会对泪流满面的女儿说出那样伤人心的话? 后来她情绪静下来后,平静地和我说: 我太想逃离我妈妈了。她从来都不夸奖我,经常讽刺我,所以我从小就很自卑。直到现在这种自卑感还一直包围我。 这不是她第一次和我说她妈妈的“坏”,当我试图用“妈妈总是和我们有代沟,有些话不知如何表达”劝她的时候,她的回答,让我沉默。 “我和她积极地沟通过,没有然后,她从来没有去改变过” 朋友的自卑感,到现在都摆脱不了。甚至在寻找伴侣时都不自信,认为自己配不上对方。 母亲对她的不相信,是朋友很多痛苦的源头。 相反,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孩子因为家庭而受到伤害的概率就会降低。 02 日本电影《垫底辣妹》,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女主人公沙耶加,起初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学渣。整日不思学习,沉迷玩耍。 高二时,老师在沙耶加的书包里搜到了香烟,并让沙耶加指认都有哪些同学参与了此事,只要指认,便可不被退学。 沙耶加不肯,因此学校叫来了她妈妈。妈妈维护沙耶加说: “吸烟确实不对,但是为了自己而出卖朋友,这更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对于什么都不说的女儿,我深感自豪。” 退学后的沙耶加整日无所事事,也愈加叛逆。她表示:我的人生也就这样了。 但是她妈妈从来没有放弃过她:“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就算与全世界为敌,我也一定会站在她这边。” 妈妈也一直相信沙耶加的人生不应该这样,就鼓励她去上补习班。这时的沙耶加有一个理想:考入庆应大学。 弟弟说:“放弃那些白日梦吧。” 爸爸也认为这些这个想法太不实际,不支持。 但妈妈告诉爸爸:“不要自己随便就断定了这一切,做父母的就该相信子女。” 妈妈用自己的钱给沙耶加交了补习的费用。 沙耶加在努力的过程中,一度因为看不到好的结果感到灰心,想要放弃。妈妈告诉她:“如果太累了,放弃也没关系哦,你已经很努力了嘛。” 但沙耶加并没有放弃,她在妈妈的陪伴下。成功考入庆应大学。 “就算全世界都不相信你,我信!”妈妈的这些话,这给了沙耶加多大的底气啊! 山高水远,我们都希望和父母一直相伴,成为彼此温暖的避风港。 当我们笃定做好一件事,告诉父母的时候,我们想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鼓励和支持,而不是粗暴的否定与不信任。 如果真的认为这件事不行的话,作为孩子,我更希望你们能够客观地帮我分析,给我指导,好吗? 03 同为母亲,《苏菲的世界》一书中苏菲的妈妈和沙耶加的妈妈,表现却大相径庭。 苏菲的妈妈是该书中最滑稽的角色之一,在贯穿全书的哲学旅程中,她为苏菲的哲学经历提供了一个负面的陪衬。 当苏菲将“魔术师的兔子” (即:这个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高礼帽里拖出来的兔子,而我们每一个生命,都不过是这只小兔子身上无处不在的微生物。而我们与那些真正的微生物最大的区别在于,那些简单的生物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参与了一场魔术,而作为会思考的人类,我们却无时无刻不清醒地明白,我们究竟参与了一场多么伟大而神秘的表演,而所谓的哲学家们在做什么呢?他们不惜耗尽一生辛苦,只为爬到小兔子的毛尖上,想亲自看一看,那位伟大的魔术师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究竟有怎样的神通?魔术帽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这个奇妙的比喻和惊人的发现告诉自己妈妈时,阿曼德森夫人的反应却是——“你没有跑去别人家跟人家喝什么药吧?宝贝!” 这样的忧虑同样出现在后面的故事里,当苏菲开始执着于研究人和动物的差异、思想是如何塑造人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阿曼德森夫人认为苏菲一定是交了个不着边际的男朋友,或是被什么不良读物迷得丢了魂。 她不相信自己的女儿有这样的天资,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惊人的思考能力。从未想过真正走进女儿的世界。 其实,哲学的启蒙,往往在小孩子那里收效最好。因为,对于世界的好奇与陌生感,是哲学家与孩子不谋而合的特质,他们能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面前席地而坐,一同探讨那些可能永远不会有答案的问题。 但这些问题在阿曼德森夫人的眼中,根本就是些毫无意义的疯话。 我不总是您以为的那样,其实某一天,丑陋的蚕蛹已经变成翩翩蝴蝶模样。希望您能真正拨开对我的偏见,和我说:孩子,我相信你,你可以的!放心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