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梵高和高更的名气遮蔽的天才画家Emile Bernard
要是对Emile Bernard感到陌生,不要介怀;因为他在中文版维基百科上,亦都只有一句简介。然则他的好友Van Gogh与Paul Gauguin这两个名字,不论艺术名气丶成就,还是作品解读方面,都为人津津乐道。Emile Bernard之名,往往只会在讨论Van Gogh与Paul Gauguin时轻轻提及。今天,让镁光灯在 Emile Bernard身上聚焦一次,不谈梵高与高更,专心谈谈Bernard。


在19世纪末的巴黎,初期属於後印象派的Emile Bernard,是个充满勇气丶创造力的少年,着迷於点绘技法。18岁时的Bernard画功早已成熟,而後世也认为他最好的作品,是在18至29岁之间完成。Bernard对自己的要求可说是相当高,创作量亦非常之多。後来他更自创出使用轮廓明显丶扁平的构图方式,且以黑色线条描边的分隔主义画派(Cloisonnism)。虽然後期的他,竟回归到古典艺术的写实主义风格;不过,他仍然是「分隔主义」和「象徵主义」的代表人物。Bernard曾说过,他希望发掘出一种艺术形式,它虽是极度简约,却能通向一切。

Bernard在 Harvest (1889) 中完美演绎他的「分隔主义」,不对称的构图,明亮色彩与黑色阴影。这种绘画风格也可以在Gauguin同期的作品中体现,将形体予以简化及平面化,深深影响着Gauguin的艺术。而这类型的启发是相向的。Madeleine in the forest of love (1888)中的女生是Bernard的姊姊。究竟这是他姊姊的一场白日梦,还是写实描绘,就只有Bernard知道。然而这幅图正正是听过Gauguin着他不妨天马行空的建议,才灵机一触动笔。



我们提到「象徵主义」,Gauguin的名字总是先於Bernard。当年二人一同举办被後人认为是「象徵主义」的画展,那时的艺评家在画展的评论上,对Gauguin尽是溢美之辞,却只字不提Bernard。先不谈启蒙者是谁,只谈画展作品量,Bernard不但比Gauguin还要多,而且Gauguin的艺术有一部分也深深受Bernard影响。

让Bernard极为愤怒及沮丧的,大概是Gauguin坐享溢美,就算在自己所写的文章也没有为Bernard澄清。往後提起「象徵主义」,大家请记得还他一个公道,提起这个重要的名字—Emile Bernard。不晓得是命还是运,Gauguin死後,他的作品才开始名声大噪。但显然,再好的朋友,也敌不过名利当前。

参考资料:现代绘画与音乐思维的平行性, 谢斐纹,西洋现代艺术大师与美学理论, 罗成典,Denise Hooker, ed. History of Western Art.
文字:YANNI/HOKK FABRICA
设计:LAWRA/HOKK FABRICA
柯本西耶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0521 (2人喜欢)
- 20250516开箱文 (2人喜欢)
- 20250513 (1人喜欢)
- 20250504 (7人喜欢)
- 20250504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