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4: 待业-记第一次的面试
最近开始找工作,状态上来说,不是很积极,究其根本,大概是还没有到揭不开锅的时候。开始很少出门,增加了自己做饭的次数,下载了记账软件,想要缩减开支。觉得减少焦虑的方法之一是减少与他人的交流接触之类的。人与人见面开始social的时候,毕业之后,很大概率的对话是,今天不上班?平日里,没什么的,但是每次失业的时候,就对这样的对话很敏感了,不想有这样的对话。尤其,家人还在边上的时候,被问到,总感觉,for a moment, 面面相觑,似乎交流了什么,达成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当我有工作的时候,家人面对这个问题一般回答是很即时的,没有这样的中顿。哎,不喜欢这种。本来心态好好的,多了容易积累焦虑。
除此之外,与同辈交流,得知我待业中,一般都会很自然地引发的话题是,今年工作很难找啊。然后,因为我英语专业,话题很自然地进入到,英语专业更难就业。慢慢累积的焦虑。
周日的时候开始正式投递简历,需要考虑通勤时间,可以选择的范围不是很大。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天投递三份。周一没有收到面试邀请,周二便开始感觉时间过得很长很长😂。然后,大家说,我投递的太少了,又问,简历状态。所以,接下去的几天(今天周五,所以中间没有几天😂,就是有一种过了很久很久的感觉,感受上来说,我还挺开心的,觉得时间拉长了,赚大发了),先后取消了两个求职app上简历的隐藏状态。
接着,自己有看一些职位,但很少有想要投递的,HR问的话,一部分岗位还是感兴趣的,但是公司太远了。越来越觉得,工作是运气,也是很大的缘分。这样子的话,反而有些期待。
面试
第一次的面试挺瞎的。
【去程】
气场不合的一个面试。出门前查询过天气,阴天,无雨。进了地铁后被告知,外面下雨了,当时默默想,我还去面试吗?查询过,公司不在地铁边上,出了地铁之后还需要骑十几分钟的自行车。鉴于第一次的面试吧,我还是出发了。出了地铁看没有下雨,地面是湿的,默默觉得,运气不错,挺好的。然后去找自行车,下过雨,座位都是湿的,然后意识到自己出门的时候提醒自己带纸巾的,最后还是忘了。想可以借市政府的红色小车子,结果,出门的时候整理包包,很认真地,专门取出了我的市民卡收起来了😂。最后,在有植物遮蔽的地方发现一辆座位干的自行车。一波三折的,觉得,只有十几分钟的距离,还是去吧。然后借了,推出来,等红绿灯,等着等着,下起了雨。内心默默无语。是一个时间还蛮长的红绿灯,所以给到了自己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还是不去。雨没有下那么大,然后看其他人很多也没有雨衣啥的,就还是坚持了一下,还是那句话,毕竟是第一次的面试。想想,我可真的太难了。
【过程】
对方没有戴口罩。我犹豫了一下,是不是需要拿掉口罩,对方没有提,我也就不打算拿掉了😂。
一般操作,首先填写一份简历(我默默地看了看自己专门打印好带来的简历)。一张A4纸,过了一遍内容,跟一年多前看的某家公司差不多,是不是大家这种都是网上download的😂。
坐下填材料,办公室一直都有人声,大家都在打电话,外呼中,我想,电话销售?
一直以来都挺困惑的,面试而已,为什么要求填写身份证号,身高,体重,亲属,亲属的工作,薪资(这部分应该是个人隐私)。对于之前的工作经历,了解一下可以理解,一般应聘网站上也都详细填写了,发给HR的简历上也详细写了,到了现场却还是要填(可以理解这部分,HR需要KPI之类的),让应聘者填写过往工作的联系人跟联系方式这一部分,就不是很能理解,这部分属于个人隐私。哎,面试吧,就是让渡各种隐私的场合。很多可能还只是形式,流程,没有实际作用那种,哎,互相浪费感情。
填好表格,妹子说,试用期不缴纳五险,我答:我需要的,没有不太行。妹子竟然继续往下背台本,我惊呆了😂。我觉得她好厉害的,台本背的太熟了,每个面试的人都要走一遍流程,台词一定要说完的感觉。中间稍微停下补了一句,社保的事,你可以回去再想一下,然后就继续背台本(大概感受到我的困惑了,为什么不理我,自己在那边背台本,所以中顿补充了一句)。HR也是不容易。
终于出门放风
面试大概是次要的,是我给自己找的出门的理由。在家里发酵了要。
面试的办公大楼的背面是铁轨,目之可及,蛮多楼盘在建。每天,这座城市都在扩张,却仍然没有立足之地。



再一次觉得,有时候在一个地方住了很久,工作了很久,但对那个地方其实也知之甚少。上班下班休息,在出租房里面,想着,什么时候去远方看看,却不太会去看看身边,总以为自己会在一个地方待很久,不着急,会慢慢认识,慢慢知道,其实,不会。生活太过于格式化,总是两点一线,能够遇到的风景,能够见到的人,太少。

这种植物,我应该常常表达对此的喜爱之意,杭州很多的建筑外头都有,我每次见到,都要看上两眼,很喜欢这种。

看见这幢楼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自己面试的地方是在上一次租房子住的附近不远处。很奇怪的一点是,同样的地方,白天跟晚上不一样,方向不一样看到的也不一样,也许是脑子处理信息的问题吧。
借了自行车,今年骑自行车的次数很多了,相对来说。目前来说,骑自行车还是蛮舒服的,不那么繁忙的时间点,不那么繁忙的地段,比较有安全感。

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忙,一些人有目标,一些人没有。我想,我大概没有。对于未来,更多的大概是未知的恐惧,没有特别想要达到得到的,只是恐惧可能发生的。我觉得当下挺好,但万一这样的平和,以后无法维系呢?那个时候,我能怎么办,会过怎样的生活,为此做怎样的妥协?

面试结束,去往下个目的地的路上,路过这么一个地方,有绿地,有高树,看着也不太像是个大的公园(也可能我路过的角度不同),听到乐器的声音,没有很好听的那种,想,应该是有人在练习。我家爷爷以前在的时候,练习二胡,自己抱了二胡去三楼练,那声音,酸爽。慢慢的,变得好听,是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的摸索的。现在想来,那个时候不知道爷爷为什么突然想学习二胡了,自己一个人摸索着练习,是怎么学的呢?大概那个时候我还小,所以没有相关的对话?人是多面的,很难去完整地认识一个人。

我还是跟去年一样,羡慕退休的人,想要过55岁以后的生活,但也明白55岁之前的日子,我得靠自己努力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