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木湖 亲吻大西洋的眼泪
东经80°59′ 北纬44°29′,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有一滴“大西洋最后的眼泪”———赛里木湖。这里波光粼粼的湖面总是闪烁着异域奇幻的光芒。

离开乌尔禾魔鬼城后,我们要赶在夜幕降临之前到达赛里木湖, 于是便一路急奔飞驰在奎阿高速和连霍高速。南下的那段路非常美,左边是天山山脉右边是平原区,公路无限延展,大地宽广而开阔。天气忽晴忽雨,我们天南海北的聊,还未把魔鬼城风蚀的美消化便开始翘首期待这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踏着晚霞我们到达了赛里木湖景区,已经是北京时间九点多钟了,一群人在车窗里叽哩哇啦的大叫!呼喊这印入眼帘的湖水!
But又饿又累的我们直奔订好的蒙古包,能吃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是我们最大的希冀,精神始终是要建立在温饱的基础之上的,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蒙古包的老板是一位哈萨克的大叔,在等饭的过程中大叔带我们去屋后一条湍急的溪流旁看他发明的水能发电装置,他很得意,我们也很配合地夸赞。饥饿感已经控制了身体的大部分细胞,此刻又饿又冷又累又困,旅途的困顿会升华旅行的感知力度,此后留在脑海里的印象便异常深刻。


因为洗澡不方便,水管的宽度大抵和小拇指似的,洗脸刷牙都费劲,结伴的太原姑娘还带了折叠的洗脚盆,蒙古包里已经生起了火炉,只有1米的范围内暖意十足。我们一行5人,太原的潇潇、杭州的姑(原谅我已经忘记了她的名字)、王亚彬,还有我和娜娜。王亚彬是姥爷辈插队来的新疆,后代便一直留在了祖国的边疆做建设。为了感受异域风情,潇潇坚持住蒙古包而王亚彬坚决反对,我们仨保持中立,事实证明女孩子总在这些小事中能够取得胜利,亦或许方向盘在潇潇手里,王亚彬也没有反抗的底气。包内没有电视里看到的那么美好,冷、脏、乱,也只能将就,我们和衣而卧。每个人都盖了两层棉被,为了防止半夜被冷醒,提前约定叫唯一的男生半夜添火,伴随着担心一氧化碳中毒和旅途的艰辛倒也很快就入眠了,半夜突然脸上被唾沫砸醒!这是什么???我和娜娜几乎是同时醒来(因为我两挨着睡)。“娜娜,你有没有觉得脸上滴水?” “有啊”迈头继续睡······不行!好像在下雨!雨滴很大,怎么办?其他人呢?都没反应啊,都睡的很香。
娜娜好聪明,她建议掉头睡!哇塞果然没有雨滴了,早晨醒来才知道我俩头顶的上方原来开了个洞,下雨漏进蒙古包不偏不倚就在以我两脑袋为圆心的方圆68厘米。···这,恐怕一辈子都难以忘怀啊!


“赛里木”在哈萨克语中是“祝愿”的意思,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赛里木湖周边多以哈萨克族为主,以前有朋友分享过一首哈萨克民谣《黑走马》,从音乐里也可以感受到哈萨克的热情和勇敢。这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小孩子五六岁就可以单独骑马,上下学马是交通工具,这是一个有力量的民族,男人生的高大威猛帅气,生活在辽阔的草原。










美丽的风景不需要过多赘述,用眼睛欣赏,用心灵感受,用记忆去温润生活,不必步步回头,但是回头看到的都是动人的时刻,便足矣!







如果有机会,请你一定也来亲吻这滴大西洋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