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生活:北漂一年
HI...作为一名豆瓣失踪人口我又回归了...
现在是2020年的5月7号,也是我北漂的第二年了...严格来说,是北漂刚满一年零不到一个月,最近翻了翻车票记录,19年第一次来北京是3月26号,工作入职是在4月22号,和人合住是在6月1号...再到我正式搬进一个人租的小屋是在20年的3月底...hahaha我还记得挺清楚嘛...
那我就先从搬家说起吧...
房子到期是在20年的4月底,我和室友说我想一个人住了...原因呢零零散散有很多,当然主要是自己的原因,原本我以为,与其他人住一间房睡一张床,无非是像大学的宿舍生活一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遇事忍忍就都过去了...错!我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我不再是大学时期的我,人的性格、想法、遇事态度都会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而改变,这种改变是自己都不会察觉的,最后只剩后知后觉...“我需要私人空间”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在意过的点,卸下一天的工作,摘掉职场的“面具”我需要一点点的缓冲时间,这段时间是不被打扰,可以哭或可以笑,但合住生活下是没有办法的,最简单的小例子就是比如我偶尔回家就是不想讲话,躺在那里看着天花板发发呆,但当室友回来高兴的在和你分享她今天遇到的趣事,这时候就不得不给到她回应...这是一方面原因,再者就是每个人都会带着自己家庭以及父母的影子,那是一种无法摆脱无形的存在,成长背景的不同带来的生活习惯也不同,这是很难改变但又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我觉得我室友身上带着一份她家庭带给她的“自私”,对就是“自私”,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我想表达的并不是大众所理解的贬义,而是她家人带给她的...其实我一直有想自己独住的想法,但由于房租太贵一直让我处于纠结中...最后让我下定决定想要一个人住是过完年后返京回来,因为疫情我们一起在家办公的近一个月...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她的那份小小“自私”...她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女生,从小寄宿学校长大,父母常年在农村,有一个不那么省心的弟弟,再加上她的懂事,她的父母好像很少对她关心,重心很多时候放在了弟弟身上,不敢想象,生日时收到朋友的走心礼物高兴地和父母分享,但父母却想不起今天是她的生日,那天她哭了,我真的也替她感到一丝丝难过,常年的寄宿学校让她真的永远只记着自己吃饱穿暖,管好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月薪七八千的人,每个月加上房租只开销两千,剩下的钱是要存起来为家里备用,花钱时有点抠,这样独立的她真的挺好,也真的挺让人难过。当我这样一个常年在家生活,就连大学也是家门口上的人,除了大学期间几乎没住过学校的人,真的很难和这样独立又“自私”的人生活在一起,疫情期间,她在家办公,我去公司工作,下班回家后,依旧是我在做两个人的晚饭,她给出的理由是她工作没做完,她可以自己认真的做自己的午饭,为什么不能做晚饭呢?我们都带午饭,但她回的晚,所以一直都是我在做我们的午饭,断断续续从夏天做到了冬天,我觉得我都做了这么久了,难道都敌不过让你在家做几顿晚饭吗?这确实在我心中打了一个重重的问号。她的吃饭也很随意,白水煮的面条配着不搭的炒菜是一顿饭,一块钱的方便面水煮过后撒着调料包也是一顿饭,遇到好用的面霜只会一直用试用装,这些真的都是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简易生活,让我诧异。一开始我总是买两份零食、外卖,周末出去吃早饭也是我掏钱,但后来我发现她不值得我这么对她,她真的真的永远只记着自己,那份“自私”真的很深...人最怕的就是“你以为”...每个人在付出时都期望得到回报,但却忘了,有时候是没有回报的...至今都让我对她最失望也是我最想不通的一件事是,有天我出门去和中介看房子前就和她说好,我看完房子回来会路过超市买好我们一周的食材,东西太多了,我会提前联系她和我一起拎上楼,她买完菜之前也会这样叫我,但是那天,给她发消息没有回复,打电话没接,最后我自己绕了一大圈拎上楼了,她在睡觉,但女生的第六感有时候就是这么准吧,我觉得她没睡着,或者说是在装睡,当我刚坐椅子上没多久时她的电话响了...她接了...emmm...突然那一瞬间我都觉得恶心...
突然懂了那句,臭味相投才是朋友,如果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周围朋友就是什么样子...
总归来说,这趟合租我认为是圆满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人可以一起住一年,是两个人互相忍让,磨合的结果...也让我明白,不会再有和好朋友合租这样的想法了,因为,真的懂了距离产生美...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对生活没有追求的人,有床睡觉,有饭可吃就够了,但这次搬家,买了一些在我之前看来北漂族最不该买的零碎东西,甚至我还买了几件家电...如果你问我搬进独住一间屋子的感受?emmm...爽...简直不要太开心了...哈哈哈哈...一个人吃饭睡觉去超市...再也不用在意他人感受,对一个事情感兴趣时,能做到半夜两点...睡觉不会被人吵醒,东西随意扔,果然贵两倍的房子怎么住都开心...
北漂一年,如果说我学会的最多的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自愈”,对,就是一个听起来很矫情的词,当然也可以理解为是接受、调节、接纳、忍耐这些词的同义词...
一开始,我总是很轻易的被琐事调动情绪,开心、难过、纠结、害怕,孤独,好像时刻会处以这些不同情绪的转变中,工作上小心翼翼,生活上也是,很在意别人说的每一句话,最后搞得自己一身疲惫,现在让我回想刚来北京那段日子的心情,我都有点佩服自己没有轻易离开,首先是孤独,就好像是没有一个可以发泄的出口,真正的喜怒哀乐都不能表达,工作上的心理压力会更大,别人不重视、随意的任人摆布、暗里欺负都像是一根根小刺,扎的难受...还有就是职场的很多“小规则”是要学会的,有时候看着我同事挺累的,图什么呢?每当遇到自己不喜欢或看不上的行为时,总是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一定不可以成为他这样的人...时间一长,人总不能一直处在情绪里,所以要学会自愈,分辨是非、过滤掉无关紧要的人,当下班后就不再为工作烦心,现在的我虽说没练成钢铁的心,但至少不再因为一些不重要的人浪费情绪,即使那个讨厌的同事暗里的说觉得我工作不行,但我并不会往心里去,因为这个人的不值得我把他的话放心上...我自己行不行我有自己的衡量标准...面对不喜欢的人还可以笑脸相迎,偶尔觉得自己也虚伪,面对让人抓狂生气的事情也开始可以最快的让自己冷静下来...
搬进新房子,隔壁的新室友也是和人合住,她和我说,她觉得自己很孤独,我说你有室友陪你啊?她说那也不一样,然后我说我懂,我是真的懂吧,大概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么一段,然后学会自愈...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让我总是想很多...家里有人生病,工作上又产生了很多想法,最近一直在考虑考研的问题,毕竟没有人愿意和那些“对人不对事”的同事一起工作,那些没什么文化又喜欢和人计较、表现着无脑小心机又欺软怕硬、假装又做作...真的是难以接受,只想远离...
今年开始,陆陆续续又收到朋友们要结婚的消息,很是诧异,大家怎么这么迅速,我自己好像还在原地踏步,他们的人生是用了加速包吗?说来也是让人难过,我周围的人没有一个看好我在北京的发展,总是劝我回家,家人朋友他们的说辞都像是粘贴复制,我怎么能让自己有充足的理由留下来呢?最有可能的一条路大概就是考研了吧,结婚、生小孩总觉这些词都离我太遥远,我有点不敢想象,两年前还一起打打闹闹的朋友即将为人母,这个世界有时太魔幻...要订婚要结婚的朋友们,前一秒和我说他们要崩盘了,后一秒就订婚了,要结婚的人没感受到她的那份喜悦,反而满脸惆怅...在他们都选择结婚的年纪我该干点什么呢?
如果说第一年我放任自己浑浑噩噩的过完了,北漂的第二年就这么悄悄开始了...该对自己寄予厚望的人只有我自己...小声的和自己说一句,你加油啊!
(这篇流水账我明明写在7号啊...为什么今天已经17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