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师太读史记之七项羽
项羽乃败者,未称帝,太史公仍认为其有资格列为本纪。人称赞太史公的眼光。
项梁项羽叔侄杀会稽郡守而起义,会稽郡守是劝项梁先下手为强之人,杀之是为了当头头并且获得更多兵。
听了范增的计谋,立楚王之后,以为出师伐秦之名。项家世代为楚国将军。
宋义劝项梁,骄兵必败,不听,败于秦军,并且丧命。高陵君听宋义之言,活了命。楚怀王重新分配,宋义为上将军,项羽居其下,本来就心有不甘,有分歧。项羽杀宋义,并且捏造宋义叛国之名,追杀宋义之子。不能说项羽手不狠。
巨鹿之战,以少胜多。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陈餘以白起和蒙恬功高却被赐死,奉劝章邯投降,于是投降而被项羽封王。
秦兵虽降,但人数多,项羽恐怕有变,于是连夜活埋秦军二十余万人,不可谓心慈手软。
鸿门宴皆毁于项伯之手,先透露消息,后挡项庄之剑。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范增已经料到他日必死于刘邦之手,更恨竖子不足与谋。
项羽不以关中要地为据点,要衣锦还乡回江东,不愿锦衣夜行。太史公称其做不了大事的第一个要素。
无大治之才,放义帝自称王,是第二个不成大事的要素。西楚霸王分封天下,众怒,疲于应战,按下葫芦冒起瓢。
汉缺粮,是个大好时机,没有好好利用,反中刘邦离间之计。楚缺粮,攻之。未果。约定中分天下,以鸿沟为界,东为楚,西为汉。进言于刘邦,莫养虎为患。以封地和重金为筹,终于逼得老对手乌江自刎。人头值钱,连身体也四分五裂,可得封地也。一代枭雄,死无全尸。
霸王别姬,经典的一出。老祖宗的牙慧,拾一拾就是经典题材。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称之为人杰鬼雄。
项羽总认为这是天要亡他,却不思失败的根本缘由。楚汉争霸,刘邦大多数时候处于劣势,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如丧家之犬,却最终反败为胜。对于关键时机把握能力更好,且善用人。我以为太史公对项羽评价虽然简短,却中要害。
如今下象棋,中间是楚河汉界,来自于此。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