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精神》第五次共读——笔触与再次观想

真实的事物无所谓美,事物的美出自我们的认定。 《艺术精神》
由于周日的大咖直播太多,只好今天才来写感想。依然感谢周六来参加的朋友,哪怕最后时间已经很晚了,还是有朋友进来并讨论着。共读的目的是一起学习和交流,顺便在此过程中能有新的启发和感悟。我不知道活动结束后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我自己会有很多想法。现代生活节奏很快,我努力的想让它慢下来,对那些在身边转瞬即逝的信息,我都想屏蔽掉。可我又是个现代人,一个隐于闹市的现代人,我只能尽可能的去平衡这个感觉。
本次共读已经快接近书的中段,我很努力的想要抽取其中关于疗愈的信息,但这样是不对的。作者罗伯特·亨利是个绘画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大部分还是以绘画为主,特别是油画。他本身就是被认定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也是艺术作品。好在他了解到艺术所带来的疗愈性,也体会到艺术来源于哪里。在书中有大量关于绘画中所用到的技巧的描述,也提到了这样的方式可以传达出什么内容。结合下周日听到的直播,孟老师有句话说的是:艺术最早的起源来自于生活。

我们对于实际的人和实际的事物其实并没有兴趣。 我们对他们的所有评价其实就是基于他们的存在和呈现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感受。
《艺术精神》p104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每个人的生命活动轨迹。这些轨迹被意识到时,便可称之为艺术。艺术家在做什么?提取生命中的星火,变成艺术作品,引发人们的共鸣。这个艺术家是什么呢?是画家?是歌唱家?是舞者?是演奏家?是雕塑家?世人将这些职业都称为艺术家,是因为他们将生活中的闪光点提取出来,并创造出的作品,所以便成为了艺术家?活动中有朋友提到在古代,只有富人才有吟诗作赋、绘画抚琴的资格。贫穷的人是没有机会享受这些艺术的。但在更远的古代,诗经里的歌,都是世间平凡之人所作,也包括田间地头的呤唱。最早的画也是石壁的涂鸦。将艺术拔高到遥不可及的远方,然后再将自己的艺术之心隐藏起来,这难道这是现代人最擅长的事吗?
艺术作品之所以有意义,并不是卖到了一个很高昂的价格,从此这个作品就躺在了某个富人的地下室杂物堆里。而是被有相同情绪的人所感染,见到作品会感同身受的触动。我常鼓励别人去创作,不管什么形式,只要是有感而发,都是可以的。当然也会有朋友不停的问我,“我画得好吗?” “这样可以吗?” “我该怎么做?”……如果我是绘画老师,我的目的是教人绘画,我一定会告诉别人怎么去做。但我想做的是疗愈,所以我不能说,而且我并不觉得别人的画作有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如果TA愿意去画,去创作,这样的作品就有意义。而技巧,是一个辅助,想要成为有技巧的表达者,那就需要定下目标,确定自己是否愿意忍受在一件事上反复的磨练,最终定下方向。
成为画者,需要长久的练习绘画的手法。成为面点师也需要不断的掌握面食的技法。哪怕是一个清洁工,也需要知道如何清扫才能达到最好的目的。画者是艺术家,面点师就不是了吗?清洁工就不是了吗?不知从何时起,职业分为了三六九等,各种话语也是褒贬不一。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那便不会明白艺术源于生活,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人最重要的不是这些称号,是了解自己,到底是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艺术其实是一种感受,是精神上的安慰剂。也许动物和植物感受不到,而人却因为复杂的七情六欲,情感丰富而最需要精神的安慰。
听《美的沉思》能感受到,蒋老师把艺术讲得很美,把精神上的细腻感知讲得很动听,很多人被感动,但那是因为什么?丑的东西就不是艺术了吗?血腥暴力的作品让人产生不适也不能称之为艺术了吗?回到上面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个生活是谁的生活?是每个人的生活啊,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美和丑同时存在,如何去定义?情感如何被定义美与丑?我常想爱是世间最美的字了,但爱能产生的难道都是好的吗?被扭曲的爱也是一种爱,只是被扭曲了,所以变成了恨,成了不好的一面。美能做什么呢?美能修正扭曲的爱。爱能给人以力量,先爱自己,再爱别人。爱能让人清醒,觉察到内心的虚空。内心充盈的人,能让自己舒服,不纠结于外在的一切评价而能观照自身的那些缺陷,去安抚它,接纳它。
美,不是实际的事物。
美,无法复制。
美,是观看者心中的愉悦感。 没有什么“事物”是美的。 但所有事物都在等候富有感受力和想象力的心灵, 只有心灵才能在观看事物的时候唤起人的愉悦情感。
这就是美。
《艺术精神》p105
人们常常喜欢一个人的真实,因为TA有面对自己的勇气。而这种真实能让外界的一切攻击如空气般从身体穿过。人会受伤,是因为抵抗。但越是抵抗,越是受伤。放下抵抗,并不是对生活屈从,而是与自己和解。伤之所以伤,那是我们将之命名,成为了伤。艺术治愈伤,是因为艺术让你感受生活,而生活让你感受爱。平凡并没有什么不好,追寻自己的决定也没什么不好,只要能坚定的去行动,与自己和平相处,你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发现身边的美。
感谢共读,也许我们要读的并不只是文字而已。谢谢来参加的朋友,我也会继续坚持下去,直到读完本书。不管结果会怎样,都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艺术是通过个人性情所看到的自然状态”
——柯罗
《艺术精神》p110
共读活动还在继续,欢迎加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