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第六天——茅盾故居和木心纪念馆
今天去了东栅。走了两万七百步。





东栅景区不大,沿河的房屋街道,走得快半小时可以逛完,但我还是慢悠悠走了几个小时,在茅盾故居和木心纪念馆的时间大概就有三个小时,还看了一个百床陈列馆,其他时间就是逛吃逛吃了。
东栅整体看起来比西栅多了一点烟火气息,但大部分店面人家都是屋门紧闭,一片寂寥景象。沿街的木门木板壁都因风雨侵蚀呈现出破财的迹象,有些门柱木窗木墙板都腐烂或被虫蛀,没有油漆,没有桐油,就像木材被丢弃到野外风吹日晒过久的样子。但有些紧闭的门内又传出电视的声音,证明这里还是有人居住的。这连片的木质房屋,如果不加以养护,估计几年内就会全面腐朽烂掉。
茅盾故居在一片木房子之间,窄窄的巷子,如果没有提示和牌匾,大概率会错过。对于我来说,他是历史书里的人物,是看过的小说,读过的散文的作者。来到他的故居,似乎是一趟朝圣的旅途,让我看到一个更真实的历史人物。








之后还去了木心纪念馆,和茅盾故居相比,茅盾故居是历史书式的展示,可以看到人物的生平和业绩,但似乎已经供在了神坛,看不到个人的心志精神和情绪。但木心纪念馆,或许是学生亲自主持的缘故,可以看到一个更鲜活的人,从展台的布置,到墙面的图片文字,都更有艺术的美感。茅盾故居里布置了很多当代文化名人的展板,这个创意很好,我也每张都看了,但展板图文基本谈不上什么设计和美感,所以我拍照的时候,都要费点心思避开这些展板。而且,似乎在每一个想要拍照的地方,必定有一对方方正正的垃圾桶碍眼——木心纪念馆的墙面上有很多木心先生的诗句,里面有很多词句,也是我喜欢的。在第一个展厅出口的墙壁上,有木心的大幅全身像,像两旁是他的文字。我在这里停下来看了至少十分钟,那些词句,像一声声鼓点,直敲到心的最深处。我不知道为什么到了这样的地方就容易情绪激动,这次,又是如此。
进馆的时候,还看到了陈丹青周六抖音直播里介绍过的一位工作人员,那天看视频的时候就觉得这位小美女的衣品很好,想不到在这里遇到了。
在纪念馆又买了一个冰箱贴,准备给E带回去,她是专注收藏冰箱贴,每到一地,都会购买当地特色的冰箱贴。木心像的冰箱贴,应该也算是比较特别的吧。








还看了百床陈列展,里面展示了从明清到近代的各种床榻,印象最深的是进门出明朝的一个架子床,极简的设计,流畅的线条,就算是现在用,也丝毫不觉得老旧过时。和明时的极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朝的床,不仅床围的雕刻极尽工巧,还有一进两进甚至三进,有的还在窗前专门设置柜子箱笼,就如同一个私密的房间。有的雕花上还涂以金粉,极尽繁饰工巧之事。




参观茅盾故居的时候,看到了他家的厨房灶台,白底描花,精美异常,和我印象中黑乎乎烟熏火燎的柴火灶完全不一样。开始以为这或许只是有钱人家的特例,但后来在民俗馆也看到了同样描花的白色灶台,甚至在木心纪念馆旁边正在营业的饭馆里,也看到了一模一样正在使用的灶台,这才知道,原来灶台,也是可以精巧美丽的。









从东栅出来后,到一家百年老字号吃饭,叫了一杯豆浆,一笼灌汤小笼包,一碗鲜肉馄饨。豆浆和馄饨都还不错,但小笼包让我有点失望,灌汤包嘛,我以为会咬一口,就会有汤汁流出来,但其实没有,就是皮薄一点的小肉包。

后来又去北栅走了走,导航指示就在河边,但沿河走到了通往东栅的北花桥,也没看到北栅,我就自动把沿河的这片地方视作北栅了。

回来看木心的诗集,很多动人的句子,会让你在此时,此地,想起某个人,或者什么也没有想,只是觉得内心因此柔软而感动。
明天去苏州。计划在苏州呆两天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