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不如意,是否在于弄错了因果?

最近,柠檬大学时期的一个室友失恋了,一开始她并没有告诉我们失恋了,只是在某次喝醉之后,蹲在地上,哭着和我们说“他不要我了”。
那一刻,她似乎不再是一个生活幸福、充满自信的形象,而只是一个被爱情伤害,所以选择放任自我的人。
之前,她给人的感觉总是充满活力,但是分手后,我们都能切实地感觉到她身上的颓废,这场分手让她变得不好。
虽然我能理解人在失去后会有难过不舍的情绪,但却无法认同被抛弃后,把自己变得不好的结局。
我室友的男友会与她分手,肯定是在我室友身上发现了他觉得“不好”的地方,因为不好,所以选择抛弃,当然是否真的“不好”,可能并不是事实。
本来因为他觉得你不好,所以甩了你,你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但现在因为他的抛弃,你开始自暴自弃,让自己真的变得不好,不仅对男生没有什么损失,反而还伤害了自己。
这其实就是犯了心理学上说的“因果倒置”的错误。

因果倒置,就是把原因和结果颠倒,即把原因当成了结果,把结果当成原因,从而引起的谬误。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关于减肥产品的因果倒置,我们可以发现减肥广告中的主角都是身材苗条的女性,以致于我们会猜想:这个产品是不是真的很有效,如果我用了,是不是也会像广告主角一样拥有好的身材?
但事实上,这些主角正是因为身材好才会被选为主角,推广产品,而不是用了产品成功后才成为主角。
这样想想,如果你幻想通过减肥产品来改变身材,这个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呢?
人们常常会犯因果倒置的错误,主要源于大脑的思维机制,人们总是倾向于快速地思考,从而快速地作出决定。
当事情发展的原因有很多,人们就会通过观察的现象联想,选择最简单的原因来得出结论,这就导致结论出现错误。

比如工作中,一个人被领导同事喜欢,原因可能有很多。
比如:做事效率高,性格开朗,待人有礼等等,但如果你观察到的是他经常会对别人说好听的话,由此就得出结论:如果想被别人喜欢,就要会说好听的话。
但是反过来想,受别人喜欢的人,他们可以感受到别人的善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说一些真心的夸奖的话,又有什么不可呢?
所以,不管是我们做出结论,或者听别人的结论,都应该保持一个客观审视的态度,才不会被一些错误的结论所影响。
想要避免因果倒置的负面影响,柠檬建议大家思考问题时,可以试着从正面及反面一起来梳理。
正面就是:这个结论是否有过研究证明?有没有客观数据或显示来支撑这个结论?如果没有,那么这个结论的可信度可能就要稍微打折了。
反面思考就是将问题反过来问自己是否成立。
比如好学校,教育质量会更好,容易出人才,但反过来,好学校本来招的就是优秀的人,所以自然更容易出人才,这样似乎也成立了。
你的好与不好,取决于你自己。别人的好与不好,也取决于他自己。弄清因果,也许你会更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因果倒置】的知识,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柠檬心理课堂】回复关键词【因果倒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