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摘抄
0.作为选择对象的磨难
pain 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
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1.谁能够笑话米克·贾克尔呢
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断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容易进入状态,海明威好像也说过同样的话:持之以恒,不乱节奏。
我不是觉得自己只是一根被冲上海滩的漂流木。从灯塔方向吹过来的信风摇曳着桉树的梢头,沙沙作响。
跑长距离原本与我的性格相符合,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
别人大概怎么样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
而现在,我正置身于那个“无从想象”的世界。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领域里,和别人交手决一雌雄,不是我追求的活法。听上去好像在大谈特谈无聊的大话,但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世间方是世间。别人自有别人的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我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与之相配的活法。
细微的分歧组合起来会变成大的误会,让人受到无缘无故的非难。而这样的痛苦和创伤在人生中其实很有必要,正式跟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
心灵所受的创伤,便是人为了这种自立性不得不支付给世界的代价。
被人嫌恶、憎恨和轻蔑似乎倒是更自然的事情,我也不打算说如果是这样,我反而感到放心。即便是我,也没有玩赏他人的嫌恶的爱好。
2.人是如何成为跑步小说家的
连我自己都不觉得有经营才敢,只是觉得一旦失败便是穷途末路,才不顾一切拼命努力。
深更半夜店铺打烊后,再回到家里,坐在厨房的餐桌前写稿子,一直写到昏昏欲睡,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三年,我觉得自己活过了相当于普通人两倍的人生。
大体上说,我是本着向前看的态度,享受着新的人生和由此带来的新鲜刺激。
竭尽全力埋头苦干还是干不好,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撂开手了。然而,如果因为模棱两可、三心二意以失败告终,懊悔之情只怕久久无法拂去。
凌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这样一种简谱而规律的生活宣告开始。我想,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寻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和周遭的人们交往相比,我宁愿先确立能装新创作小说的稳定和谐的生活,我的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并非同某些特定的任务构筑的,而是与或多或少的读者构筑的。
“人不可能做到八面玲珑,四方讨巧”
不必成为顶级跑者,能按心理向的样子写想写的东西,还能过着与众人一般的生活,我便没有任何不满。
不必出席无聊的会议,不比早期晚归在满员的电梯里受罪。与之相比,不就是在附近跑上一个小时,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3.在盛夏的雅典跑第一个四十二公里
只能顺其自然,仅凭手头现有的资源坚持下去,这正是人生的原则,况且效率高低并非决定生活方是价值的唯一标准。
失败的原因一目了然,运动量不够!运动量不够!运动量不够!练习量不足,体重也没有完全降下来
一开始我就打过招呼,说我不是好胜厌输的性格,但不愿重复同样的失败又是另外一回事。
途中一个叫奈阿·马可力的小村庄,老人们坐在咖啡馆前的桌子旁,一边用小小的杯子和早晨的咖啡,一边无言地用目光追逐我跑步的身姿,仿佛在目击历史某个不起眼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