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痛并快乐着的大岭山徒步
先说下概况,当天(5.16)总共徒步了将近20km,耗时将近12h,因为走的是不同寻常的路线,所以总体上来说难度还是挺大的。
总的行程记录:

我们徒步的线路(部分路段):


整个旅程最扎心的部分在最后快要下山的时候,分为溯溪线路和最后的下山线路,简单记录下这两部分的“思想挣扎斗争”的过程。
溯溪路线在最后还有几百米结束的时候,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了,不过还能看清视线范围内的东西,当时的想法是,天黑之前一定要走出溯溪路线的乱石堆,要不然看不清会更麻烦,当然最后庆幸的是我们在天黑之前走出来了。虽然在最后快要结束的时候,脚滑了一下踩到水坑里去了,鞋子妥妥的可以养鱼了,不过欣慰的是,最终还是走出来了,踏入了一片竹林中,开始最后的下山旅程。(上两张溯溪路线的照片感受一下,不敢想象如果晚上摸黑走这种路是有多么危险)


本以为走完溯溪路线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大错特错了,最后的下山路线也是走的十分的艰难曲折。虽然只有短短的2km了,如果是平时徒步中根本不算啥,但当时的情况是我们已经走了一整天(累计10h+了)。所以即使只有这么短的距离,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了,而且虽然是下山,但还是有坡要爬,这对体力早已不支的我们来说,每一步的往上攀爬都在消耗最后所剩无几的体能。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个困难因素:
1.天已经黑了,因为事先不知道要爬这么久,所以肯定没带手电筒,我们只能打着手机照明,下山边拿着手机还是有些危险的
2.有雷鸣闪电,我们还在丛林中穿越,飘了一些小雨,所幸没下大,我们不用打伞
3.水已经没了,没喝水导致剩下的一丁点食物也不怎么想吃,最后拼命嚼益达(大概每次都要嚼五六颗),补充糖分和刺激唾液分泌,支撑着继续走下去。
这个点还在山上,还是第一次:

荒山野岭的,除了我们五个人,方圆没有任何人影,虽然透过丛林能看到山下依稀的灯光,那么近却又感觉那么的遥远。最后的这段路程真的是最累的,我们也有过想放弃的念头,屡次说要不就待在山上,明天再下吧。但看着彼此瓶子里面都空荡荡的,我们所处的位置又是山脊,没有任何水源,继续停留显然会陷入更危险的境地,苍白的事实告诉我们,除了继续前行,我们显然别无选择。
再继续往下的时候,终于遇到一位上山采集的村民,想着终于看到了希望,表明我们离山脚又更进一步了,不知为啥,当时脑海里的想法是,自己仿佛一个快要淹死的人,遇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以抓住(哈哈,当然肯定没有那么严重)。我也开着玩笑说,碰到人了,说明我们与这个世界终于又联系上了,我们又有希望了。
最后的最后,我们当然是下山啦,走到公路上的那一刻,听到了车辆的来往的声音,我们不禁都大叫了起来,或许,真的是体会过了绝望之后又看到了希望的那种心情吧。我们也顺利打上了车,在等待师傅过来的路程中,贴心的小伙伴还让师傅顺便帮我们带水过来。嗯,确实是没有比水更需要的东西了。虽然下山的时候已经10点多了,也堵车了一阵,最后还是赶上了地铁回来了,一整天没正经吃过东西,到家后简单下了点面(因为出了很多汗,怕自己脱水,所以想着还是要吃点,当然还是因为真的很饿~)

【几点经验教训】
1.对路线难度事先没有概念,低估了难度,导致耗时比计划的长,水和食物也严重不足,尤其是水
2.爬山的时候,尽量背双肩包,方便左右两边平衡。手上尽量不要拿东西,把双手空出来,有登山杖、护膝这些都可以带上(尤其针对比较原始的线路来说)
3.穿越丛林的时候,最好把全身都武装起来,丛林里各种虫子特别多,有些植被直接接触也容易引发皮肤过敏,所以尽量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位露在外面,怕热的话可以带袖套,围脖这些
4.鞋子防滑、耐磨很重要,直接关系到你徒步走路的效率,尤其是山下坡的时候
5.如果是长时间长距离的徒步,单次休息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不想走的。强度比较大的话,也不要一歇下来就瘫坐下来,尽量先站着缓一缓
6.出大量汗的情况下,除了要补水,也要适当补充盐分,防止脱水了
7.爬完山要及时拉伸放松,这样第二天就不容易酸了
-
zhonglisha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4 00: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