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每天听本书---《坏血》
概述: 这本书叫《坏血:硅谷初创公司的秘密和谎言》。这本书是一个调查记者对一家硅谷创业公司进行的商业调查。它讲了一个平地起高楼,却最终又轰然坍塌的,涉及90亿美金的创业大骗局。 你可以从里面看见一个年轻的创业者,是怎样用教科书般的神级手段,编造出一个商业愿景的。她又是怎样通过对公司的监督控制,把谎言掩盖了十几年,从精明的硅谷风投资本家手中骗取大笔大笔的投资。 本书的作者叫约翰·卡雷鲁,他是《华尔街日报》非常厉害的一个调查记者,曾经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这种调查记者的特点,一是不怕事;二是写文章绝对证据确凿,写出来的报道基本都是真实的。他曾经参与的一组调查报道,是关于美国政府滥用医疗保险费用的。这组报道,迫使美国政府在2014年,不得不向公众公布几十年来的医疗保险数据。他就是这么一个身经百战的记者,非常不好惹。 问题: 为什么说这位年轻创业者的创业,注定是失败的? 她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怎么撑起了这个巨大谎言的? 这个谎言是如何被戳破的? 角度: 美好愿景:她设想,发明一种仪器,通过一个微型注射器,在你手指上扎一下,拿到你一滴血就行。通过这一滴血,不只能简单地查个血糖,还能检测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十几分钟就能得出检测结果。并且仪器还能跟医院联网,如果发现你有什么疾病征兆,就会通知你及早治疗。这等于是把血液检测,从专业的医院实验室里,搬进了每个人的家里,点子很好,市场巨大。 找投资:医学领域,自己不懂,别人也不懂,投资就是投人,家庭的圈层,斯坦福的圈层很优秀,第一笔投资很顺利,原型机也制造出来了。 谈合作:拿着原型机器,找大厂合作,辉瑞制药,非正式拜访,画饼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破绽:到了这一步,霍尔姆斯对医学技术的无知和不尊重真正地暴露出来。 不同的检测方法,要往里加的化学试剂也不一样。做完了这个检测,这份血样就没法再检测别的了。所以,你要检测的项目越多,需要的血液样本也就越多。目前技术,还无法像纳米技术一样来研究一滴血液,而且手指末梢血,是不太靠谱的,项目的底层逻辑和技术一开始就是不成立的。 拉拢名人:她都拉来了哪些大佬给她进行投资和做公司董事,合作 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 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和亨利·基辛格, 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 现任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 前参议员山姆·纳恩、 前副总统拜登。 沃尔玛创始人沃尔顿, 传媒大亨默多克, 墨西哥电信大亨卡洛斯, 南非钻石王朝奥本海默家族等等。 战略合作伙伴,美国最大的连锁药店——沃尔格林药店 制造幻象:霍尔姆斯在公司里建了两个实验室,一个是专门给投资人看的,取名叫“诺曼底”,里面放着各种看起来很高科技的仪器,实际没什么用。投资人在这里抽完血之后,工作人员悄悄把血样送到另外一个取名叫“侏罗纪”的实验室做检测。这个实验室就是正常医院用的,里面的机器都是从西门子公司买来的。但这个实验室是秘密的。 封神:这么多的名人加持,这样富有感染力的愿景故事,媒体闻风而来,《华尔街日报》《福布斯》杂志、《财富》杂志等重量级媒体,对霍尔姆斯进行了大量的采访报道。霍尔姆斯被称为女版“乔布斯”,公司估值一下子飙升到90亿美金。 跌落神坛: 两个人勇敢地站了出来,一个叫萝谢尔,她是霍尔姆斯公司的首席科学家的老婆。她的丈夫可以说是被这家公司给逼死的。 另一个是泰勒·舒尔茨,这个泰勒·舒尔茨,就是前面说的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的亲孙子,他不认可公司的欺骗行为。 他们找到作者请求调查,在2015年10月,《华尔街日报》头条登出了他的一篇调查报道,名字叫《知名创业公司举步维艰》,之后监管部门迅速介入,随之而来的还有源源不断的调查和各种商业诉讼,公司和个人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台。 思考: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年轻又漂亮,家庭环境优越,从小满世界跑,口才出众,见多识广,考上斯坦福大学,注定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确实如此,圈层很重要。 她从最初的踌躇满志,到后来的瞒天过海,她自己应该猜到最终结局和下场的,那为何还会一直越陷越深呢?除了满足欲望,还有一种情况叫身不由己,河边既然湿了脚,不让下去洗个澡。 创业者的坚持,要符合行业的发展规律,对自己不懂的技术要有足够的尊重。尤其是选择一个特种行业创业,风险和机遇需要好好掂量。
-
践姐夫Jayfu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1 08:3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