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这该死的浪漫
私下很喜欢王家卫的电影,隐晦、文艺,就像他的人。他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是香港美学的标签代表式人物。
有一次,王家卫让演员们翻译‘I love you’,有演员翻译的是‘我爱你’。 王家卫讲:“怎么可以这样讲话?应该是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摩托车了,也很久未试过这么接近一个人了,虽然我知道这条路不是很远,我知道不久自己就会下车,可是,这一分钟,我觉得好暖”。王家卫这个人实在是太会说话,但说骚话只是最初级的王家卫。 作为后现代导演,他研究探讨的东西关乎时间与空间,作品中流淌着爱,包裹着寂寞和疏离,色彩与情感勾勒交融营造出恰到好处的情欲氛围。强烈的个人风格形成了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花样年华》或许不是最好的出轨爱情电影,但私以为它是最好的怀旧电影。狭小逼仄的巷道,长着金色牵牛花的老式留声机,漆得发亮的家具,吱吱作响的楼梯;红色的室内,蓝色的户外,强烈醒目的视觉冲击。
影片的概述这是一个四个人的故事,但电影里那个丈夫和太太甚少露面,又或许这只是两个人的故事,只是周慕云和苏丽珍克制的浪漫。
《花样年华》取自小说《对倒》,“每个人都属于两个时代。”毫无疑问周慕云和苏丽珍也同时生活在两个时空里,对倒的是两个时代,对倒的是时间空间,是两个人。

所以影片一开始苏丽珍和周慕云连搬家都碰在一起。实在太过巧合,周太太有和苏丽珍一样的皮包,陈先生有和周慕云一样的领带,巧合的背后是周太太和陈先生的出轨,是欺骗。或许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王家卫实在是太过高明,去掉无关的细枝末节,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表达,只需调度场景、色调,人物的神情就可以讲出一个深情故事。昏黄的路灯下两个人的面孔一个清晰一个模糊,像极了恋人暧昧时期的欲语还休。周慕云眼神里的潺潺情意,苏丽珍化不开的淡愁,情欲的渴望和本性的压抑在碰撞。肉身分离、情感离散成为不圆满爱情的罪魁祸首,情欲间隔着道德,因为隐忍所以渴望。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这应该是是电影的经典台词。但同重庆森林一样,王家卫的主角逻辑通常都是:尽管我想你跟我一起走,但我还是只会买一张船票。温热的爱情,苍凉的幻想,让观众别无他法,只能在心里暗暗骂一句该死。

电影的结尾,周慕云来到吴哥窟,将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对着树洞说出来,然后将其封存,只有僧侣远远瞧见。 《花样年华》还有一个英文名:In the mood for love,在爱的情绪里。所以电影注定是错过,像之前所述,肉身分离,情感离散,在情绪里相爱,在情绪里离别。花样的年华,却是一个无言的结局。

但离别前未知后事的那个雨夜,那个叫庸生的孩子都是悬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