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真正的迷茫:看不清现实+自我麻痹
24岁时,我羡慕捡破烂的老奶奶。

01
一封私信
这是一个小姑娘给我发的私信。
她今年25岁,读研,马上毕业,家境非常一般。
我相信她这种心态在很多年轻人身上都有,因为我年轻时也有过。
以下是私信正文:
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是只有我身上存在,还是大多数年轻人都存在? 每天刷抖音,抱着手机看一些心灵毒鸡汤,觉得振奋不已。 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学生,不用这么拼。又幻想以后未来自己可能很牛逼。 直到今天我可能才真正意识到:我以前有多傻缺。 我一直告诉自己,男朋友会有的,工作会有的,面包和爱情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今年我25了,上半年在疫情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了。 虽然也焦虑,但是每次都用手机这个毒品麻痹一下神经,让自己短暂地开心起来。 但是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真正的开心! 因为这种快乐并不真实,就像精神病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活在自己的脑子中的世界。
直到今天,我不知道怎么开窍了,忽然明白自己没有男朋友,是因为自己不知道学习打扮自己,不知道管理身材,没有好的工作,没有赚很多钱。 因为自己根本没有好好用心努力,所以总是用“身边的人也都是跟我一样,学生不用赚钱” 来安慰自己。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迷茫。 我们似乎被一些完美的言论欺骗了,忘了我们毕业就要面对工作。 有经验的人,有能力的人,肯定前途更好,赚的钱更多。 我们马上面对这个社会,父母已老,需要被照顾,甚至生病需要钱,可能就需要自己担起责任和义务了! 如果再自我麻痹下去,可能真的到了有沟有河的时候,就没法顺利地跨过去了!
我很意外,问她为什么突然间有这种感悟?
她说:
我真正的觉醒了。 因为我爸赔钱了,我家真正的贫穷了。 然后我今天还给我爸交保险,1万多。 我妈不知道我把钱都替我爸还债了(爸爸在外面欠人钱,妈妈不知道),还以为我乱花钱花光了,我第一次体会到没钱的捉襟见肘。
02
我的鸵鸟生涯
看了她的话,我感慨万千。
我在学生时代也是这样。
我本科读了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是省级优秀,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考研成绩很好,公费读研。
读研期间,跟的导师比较有名,经常接项目。
导师接的项目一般都是ZF项目。每次下项目,别人都特别尊重我们。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出入都派好车。
我一方面为自己受到的待遇沾沾自喜,一方面内心无比惶恐——我不知道以后能找到什么工作?不知道社会是否认可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养活自己?
至于买车买房,更是不敢想。
但有意思的是,我一边惶恐,一边认为自己终归会有一个好的结局,认为自己肯定跟别人不一样。
至于凭什么跟别人不一样,我也不知道。
或许是我不敢深想,或者我无法面对“泯然众人矣”的结局,我总是自欺欺人,认定自己肯定比别人优秀。
☆
印象中最深的那段时光是2009年5月。
毕业将至,大家都在忙——有的找工作,有的考博,有的找门路进大学当老师。
我陷入人生最迷茫的时刻。
想转行,但不知道转到哪一行。
我只知道自己不想干老本行,但不知道应该干哪一行。
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但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我也学别的同学做了一本个人作品集,到处投简历。
因为所学的专业比较好,一些优秀的公司也给了我应聘机会。可是,当我接到电话,我发觉自己真的不想去。
我无法想象今后几十年,干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说实话,我宁可去餐馆端盘子洗碗也不愿意干本专业。
我和亲人朋友闺蜜同门说想转行,所有人都觉得我疯了。
我眼前似乎是无尽的迷雾,看不清,挥不去,走不出。
那时的武汉,似乎整日下雨,我的心情也是潮湿阴郁黏黏糊糊的。
☆
我开始逃避。
逃避的方式是混天涯。
我在天涯找各种狗血帖子刷。从早上刷到中午,饿了就跑去食堂打饭。把饭打回来,一边吃饭一边刷。
因为惧怕别的同学问起我的工作,所以每次都是行色匆匆,绝不在食堂多逗留1分钟。
我内心被一团团的棉花堵塞,有一种深不见底的抑郁在体内膨胀。分分钟都能哭出来。
我似乎被一张无形的网捆住,无论如何挣扎,都挣扎不出来。
就这样,挣扎到答辩结束(当然毕业论文还是要拼命做的,否则万一抽到盲审,就得延期毕业了)。
拿到毕业证当天,马上坐火车跑到北京。
因为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实在不想做一只鸵鸟了。
03
甘家口老奶奶
安顿下来后,拿着一张北京地图+一个指南针(我是路盲,那会儿还没有智能手机),以疯狂的姿态满世界跑招聘会。
哪里有招聘会,就跑哪里。有时候一天跑好几个招聘会。
因为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所以一见到“感觉自己好像能干”的岗位就投简历。
有一次从甘家口商场旁边的人才市场投完简历出来,在路边买煎饼果子吃。等煎饼的功夫,看到一个捡瓶子的老奶奶背着一只硕大的编织袋,编织袋里都是瓶子。
这个老奶奶头发花白,梳得整整齐齐,用一只黑色的发卡卡在耳侧。似乎还掉了一块漆。穿一件绿色碎花衬衫,干净整洁。
最重要的是,她的神色非常安详,没有底层人的那种凶狠暴戾之气。当别人把瓶子递给她时,她甚至会表现出一丝羞涩和局促不安。
我心生羡慕。
我心想:活到她这个年纪,肯定不会有任何迷茫了。白天捡瓶子,晚上回去数瓶子。
昨天捡90个,今天捡100个,那么今天就会比昨天开心一些,没准儿还会给自己的小孙子买一只棒棒糖。
她的生活是稳定的,她肯定有一个固定的住所,她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捡瓶子。
而我呢?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我盯着老奶奶看了很久很久,内心是无尽的羡慕。
04
第二个丧尸岁月
人生第二个低谷期,是离婚前。
这个低谷其实不完全是婚姻破碎,有一部分是关于“以后应该干什么”的迷茫。
行业收缩,项目越来越少,不知该往哪里走,不知以后该干什么去养活女儿。
每天惶惶不可终日,焦虑不已。
后来,随着产假结束回去上班,这种迷茫和困顿逐渐淡去。
05
认清现实
随着年岁增长,现在这些因迷茫而带来的痛苦,于我而言已不存在。
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凭自己10年来积累的人脉和口碑,职场还能拼个几年。
万一职场拼不动了,就找一些行业内相关的工作来做。
万一行业完全消失了,我就干自己擅长的事。
我擅长的事有:
教别人学东西。
我能把一个难的复杂的东西,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或者比喻表达出来,而且有能力把它讲得妙趣横生。
语言表达。
每次玩“你比划我来猜”,我都能得第一。我可以教别人如何和男(女)朋友说话,如何和婆婆说话,如何和BOSS提要求。
写作。
写3000字的文章于我而言非常轻松。
理清所有可能的收入来源,我感到内心非常踏实和安定。
☆
再说支出。
通过这一年多来丧心病狂的消费降级,我发现自己完全有能力把家庭支出控制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内。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打算换房,也不打算换车。
学区房能拼就拼,实在拼不上就算了。
一切尽力而为。
我给自己买了保险,万一我有个三长两短,女儿的生活也不会无以为继。
06
直面现实,不麻痹自我
我不会想自己是不是比别人优秀,思考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我也不会想别人是否比自己过得轻松。我知道这世间比自己生活轻松的人成千上万,那又怎么样?
我也不会想自己物质上是不是挺惨的。
老实说,对比以前的消费水准,现在似乎确实挺惨的。
但从客观层面来说:
以前的消费缺乏风控意识,总觉得自己收入高,随便花花无所谓,完全是一种无意识消费。
现在的每一分钱都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是一种有控制的、有计划的、深思熟虑的消费。
我掌控了未来几十年的收入和支出,就掌控了未来几十年的人生。
我把现实看得无比清晰,并思考出应对方案(本职工作、擅长点、买保险、努力存款、消费降级),因此我不需要逃避现实,更不需要麻痹自己。
07
甘家口的老奶奶
时至今日,我经常想起甘家口那位花白头发穿绿色碎花衬衫的老奶奶。
我终于和她一样了:
她每天都在捡瓶子,我每天都在干工作;
她有一个稳定的住所,我也有;
她生活节俭,支出一定不会超出收入,我也是;
她今天多捡了10个瓶子会很愉快,我这个月多赚了一点钱我也好开心;
她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知道自己第二天应该去哪里干什么,我也知道我明天应该去哪里,干什么事情。
我们一样日出而作,辛苦流汗,内心踏实,平凡坚韧。
这,就是最好的生活吧!
·End·
微信公号:可可沛沛
相关阅读:
“是的,这件2698块的小香风外套我买不起” 为什么你一直买买买,停不下来? 我那么努力赚钱,不就是为了爱买啥买啥吗?错!
我目前做的事:
1》离婚/失恋情感疏导 2》情感咨询
3》我心情太差了,想和沛沛说说
4》有件事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办,想问问沛沛
5》我有个秘密,想找个树洞
以上均为300元/H
随意找篇文章打赏150,后台留言:已预付。我会跟你约时间
商务合作:
当前读者11256 ,想做互推。
有意者请在后台留言:互推+公号名称+真实粉丝量+粉丝描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