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通鉴》第7卷 秦灭六国的“闪电战”
我们常常感叹于希特勒的“闪电战”,其实,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闪电战”案例,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最具非凡意义的一个,这就是“秦灭六国”:
①(公元前230年)内史胜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颖川郡。
所谓的“内史”就是宦官,秦王政仅仅用了一个“太监”带兵就灭掉了韩国,可以当做是一次试验,试验发现:作为六国之一的韩国是如此弱小,其他国家的国力也基本降到最低,而秦国的国力空前强盛,如上一篇文章(《战国时期各国国力的此消彼长》)所言,嬴政就此看来,发现六国不足灭也,天下处于一种土崩瓦解之势,所需要的就是发起全面的兼并战争。

②(公元前228年)王翦击赵军,大破之,杀赵葱,颜聚亡,遂克邯郸,虏赵王迁。
两年后,面对北方“最难啃的骨头”赵国,秦王派出了大将王翦,王翦带领大军杀入邯郸,俘获赵王,秦王再次发现,作为北方劲敌的赵国,经历了长平之战国力大不如前之后,没有廉颇、赵奢和李牧等名将,也不过如此,这进一步加强了秦王统一天下的信心。
③(公元前227-226年) (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秦)王(嬴政)于是大怒,益发兵诣赵,就王翦以伐燕,与燕师、 代师战于易水之西,大破之...十月,王翦拔蓟(燕)。
一年半以后,荆轲刺秦王未遂,秦王恼羞成怒,估计本来打算在后面灭掉燕国,因为燕太子丹派人刺杀的行为,“始速祸焉”,秦王一气之下,派王翦“就以伐燕”,灭赵之后顺便就灭了燕国,燕国弱小,本不足道,派王翦去攻打,有点“牛刀杀鸡”的感觉。
④(公元前225年)王贲伐魏,引河沟以灌大梁。三月,城坏。魏王假降,杀之,遂灭魏。
一年之后,秦王派“二线将军”王贲,引黄河水灌入大梁,魏王投降,灭了魏国。没想到当年魏子担心“智伯”以“汾水淹魏国安邑”的事,一语成谶,只不过实施者变成了秦国,都城变成了迁都之后的大梁,历史充满似曾相识和令人感叹的情节。
⑤(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虏楚王负刍,以其地置楚郡。
在两年之后,通过行政组织稳定了北方领土,面对第一集团的强国楚国,秦国通过充分的准备,发动了全面的备战工作,积极动员并派遣两员强将王翦和蒙武,聚集了六十万大军,攻入楚国都城寿春,一举消灭了南方劲敌楚国,这时候的秦王不只是信心满满,而是天下一统的指日可待感觉。
⑥(公元前221年)王贲自燕南攻齐,猝入临淄,民莫敢格者。秦使人诱齐王,约封以五百里之 地,齐王(建)遂降,秦迁之共,处之松柏之间,饿而死。
两年之后,秦国对付不接壤的齐国,依然是派“二线将军”王贲,使用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绥靖政策,忽悠并兼并了齐国,兵不血刃的收复最后的齐国,其他小国望风披靡,终于,实现了天下一统的大业。

相对于二战德国那种机械化战争,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才是算创造了历史上伟大“闪电战”,关键的是那是冷兵器时代,秦国还笑到了最后,短短十年间,从根本上实现了中国的伟大统一,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称道的?!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