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2马丘比丘 南美洲最伟大的文明
马丘比丘,在土著语中意思是“古老的山”,是印加人躲避侵略者的避难所,也是最初的居住地和圣地,当年西班牙入侵时没有发现它的存在,使得这处印加文明得以完整保存。切格瓦拉于1952年4月来此,他在《摩托日记》中称马丘比丘为整个美洲最伟大的文明。

马丘比丘怎么去?
从库斯科前往马丘比丘,多数游客选择乘坐火车直达马丘比丘山脚下的热水镇,这段铁路线全长约120公里,耗时4小时,火车票高达150美金。若是想省点钱,可以先从库斯科坐巴士到欧燕台(Ollantaytambo)或者水电站(Hidroelectrica),再坐火车或者徒步过去。
另一种较为热门的方式是从库斯科出发,走4天3夜到马丘比丘。每年有成千上万背包客徒步这条印加古道,这是世界最著名的徒步线路之一,全长约42公里。这条古道蜿蜒曲折,雪峰耸立,雾林环绕,多个神秘的印加遗址藏身沿途的群山之间。不过徒步可不是免费的,不仅名额有限,还必须雇用向导和背夫,签下“生死状”,费用在700美金之上。

如此算来,单是去一趟马丘比丘花费少则300美金,多则接近1000美金,马丘比丘不愧是秘鲁的摇钱树,大概也正是因为如此,秘鲁政府一直没有修建能便捷通往马丘比丘的公路。
马丘比丘-热水镇
从库斯科到水电站直线距离不算远,但山路曲折,巴士从早上七点半一直开到下午两点半。到了目的地,司机叽里呱啦讲了一堆西语,应该是说回程来接我们的注意事项,我反正一个字都不可能听懂的。
打开maps.me的地图导航到火车站,这里没有手机信号,不过我早已下载好了离线地图,一个人旅行总是会准备得充分一些。火车站并不远,走过去十来分钟。

一个秘鲁人告诉我本地人买票是12索尔(1索尔约2.1人民币),不知道为什么售票员翻看了他的证件后最终只收了5索尔。作为外国公民,我的票价就贵多了,12公里单程34美金。
下午3点火车准时发车,我在一个看着很炫酷的大哥对面坐下来。大哥带着墨镜,一身彩虹衣,用彩色绳结编了一头脏辫,耳朵里还塞着降噪耳塞,一副别打扰我的模样。我瞥了一眼他黑色的护照封面,原来是新西兰人。我们相顾无言,大哥居然默默掏出一袋糖递给我吃。那糖特别甜特别粘牙,肯定是南美本地产的。
我不是没有心眼的,想我初次踏上哥伦比亚的领土时,见到的第一个uber小哥巨帅无比,送了我一根棒棒糖,还特别绅士地帮我搬行李,我都快融化在他迷人的笑容里了,但那根棒棒糖我自始至终都没有敢吃。从哥伦比亚平安到秘鲁历经了一个半月,我已经不再紧张兮兮、对沿途遇到的每个陌生人都如此警惕。

我的另一侧坐了一对满是纹身的情侣,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嚣张的纹身,图案虽然低调,却沿着脖子、耳周一直纹到了眼角,我感觉自己夹在这些充满个性的老外中间像个乖宝宝。

观光火车由欧洲东方快车集团运营,拥有270度观景视角。由于山路险要,铁轨按一种特殊方式铺设,火车开着开着便会停下来往回倒车,换一个方向开上另一段分支铁轨,再继续爬升。如此开开停停,12公里的路花上半小时终于到了。


热水镇是游客前往马丘比丘的中转驿站,坐落在山谷之间,依赖马丘比丘才发展成如今的旅游小镇。到达的第一时间我就买好次日往返马丘比丘的大巴票和返回水电站的火车票,再一路背着行李爬坡去hostel。本想在镇上四处转转,结果办完入住倒头就睡着了。

睡醒之后迷迷糊糊出门觅食,看得出这里的饭店竞争激烈,服务生都站在路边热情地招揽客人。饭后在镇上闲逛,在一个挂满锁的桥上,有个秃头老人跟我搭话,我不想聊,我不喜欢夜晚独行时和我搭话的陌生异性,好不容易找到机会说了chao(再见)。
随后来到一家咖啡馆,喝了一半我的意识终于从遥远的地方回来了,突然发现背包不见了,一想到包里有摄影器材我就心急如焚,竟回忆不起来去了哪些店,甚至不确定有没有背出来。好在运气还不错,最后在餐厅里找到了,东西也没有少。
马丘比丘遗址
次日清晨4点钟起床,5点到搭乘巴士的站台,队伍已经排了很长,等了两波在20分钟后上了第三辆车,大约25分钟到达马丘比丘景区大门。门口已经挤满了游客,等待6点钟开始检票。从镇上到景区这一段上山路,有些人会选择徒步,天不亮就打着头灯开始爬,到了景区门口早就汗流浃背了。
参观马丘比丘之前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当天的天气情况。门票都是提前预定好的,若是碰上雨雾天气,等上大半天也很难看到遗址全貌,白白折腾一趟。
早些天来的TE建议我一进景区就直奔左手边最高点,这时候人少方便拍照,还能看日出。我照他说的做,一口气爬到了最高点“葬礼石守护棚”,一个茅草棚。此时山顶游客稀少,虽然天有些阴,看样子是没有日出,倒也能观赏到古城遗址的全景。

我举着osmo拍了一个5分钟的延时,然后不知道从哪里蹿出来一个工作人员,要求我离开,原来这一会功夫游客已经多了起来,大家自发地开始排队拍照了。我实在不想理他,一是或许因为语言不通,他催促我离开的肢体语言和神情十分粗鲁,我是游客不是罪犯,这里并没有任何禁止游客游览过久的告示,我愿意离开是给别的游客行方便,不愿意那也是我的自由;二是我礼貌地蹲在最角落并没有遮挡住任何人,除我以外还有几组游客缓慢地交替着,这里并不是只容一人观景的狭小区域,一旁和我一起上来的欧美人也停留了很久;三是毕竟飞大半个地球到这里不容易,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请人帮我在那里拍一张到此一游照。这位工作人员不依不饶地敦促我离开,我虽然委屈,但此时遗址上方已经逐渐起了大雾,权宜之计还是先把下面的古城游览完,等到雾散时我再返回这里拍照。倘若这里的工作人员到了巴西,一定能在人满为患的基督山或者是伊瓜苏谋到一份负责将游客赶跑的工作。

我一路下行,沿着一条人烟稀少的岔路一路走到了华纳比丘山的大门(路上还看到了一个长得像高桥一生的日本男生)。华纳比丘山比马丘比丘高出200米,号称是观赏马丘比丘的最佳地点,门票另买,每天限额400个,需要提前2-3个月预订。几个已经爬过华纳比丘的小伙伴不建议我再去,说是和在守护棚俯瞰到的全景差别不大。于是我就从这条步道的尽头再返回下山,直奔下方的古城遗址。在路上竟然遇到前一天火车上的纹身情侣和坐我对面的新西兰人,并和新西兰人约好在山顶再见。

大雾时聚时散,昔日印加帝国的繁荣在雾中时隐时见。马丘比丘地势险要,隐蔽在群山之间,绝佳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了理想的军事要塞,它的位置也曾经是军事机密。当初最后一个印加人在离马丘比丘很远的地方被西班牙军队俘虏时,西班牙人也没有能够发现它的存在。

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外围是层层梯田形成的农业区,城区则由200座建筑和109个石梯组成。城内规划井然,北部多为庄严的宫阙神殿,南部是作坊、居室和公共场所。按印加人的习惯,为祭祀太阳而建的太阳神庙应该在山顶最高处,但如今的考古人员将一座半圆形的建筑作为太阳神庙的所在地,因为看起来和库斯科的太阳神庙更加接近一些。


印加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太阳所赐,称自己为“太阳的子孙”,渴望用“揽日石”将太阳拴住,使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永远留在天上。

主神庙矗立在神圣广场的北侧,由三面墙构成,是大型仪式的举行场所。紧挨着主神庙的三窗庙得名于有三个石砌的窗户,据推测三窗庙可能没有屋顶,以便祭司随时观测星象。

其实原先所有的屋顶都由茅草建成,难以保存,因此遗址中的印加建筑都没有顶,就连那些最豪华的建筑物也不例外。

马丘比丘的伟大在于它是一处没有受到征服者玷污的印加文明。城墙虽已死去,却依然让人回忆起墙内的无数珍宝,令前来瞻仰遗迹的游人沉醉其中。

沿着步道一路向下,远远看到了大门外的餐厅,便是走到尽头了。于是我打算返回,却被看守的工作人员阻止了。我回到入口处,借口是出来用洗手间的,请求让我再进去,毕竟逛了三个小时而里面没有厕所,这个借口还说得过去。检票员不同意,一直说什么one way,后来我才知道马丘比丘里面只允许单行,不准回头。就这样,我只能仓促被迫离开了。

我不明白设置单行道的意义,也没有留意到与此相关的提示,只能怪自己功课没做足。单单游览古城遗址要花上至少3个小时,若是再攀爬华纳比丘山便在5个小时以上,景区里却不设厕所也不允许二次入园,实在不太合理。马丘比丘不愧为南美排名第一的景点,从提前几周网络订票开始,不论是一路的交通周折、堪比欧洲的花销,亦或是对游客的体力考验、景区的霸王规定、密不透风的眼线,无不透露着秘鲁人的骄傲和荣耀,秘鲁人真的以为马丘比丘是世界中心,来一趟马丘比丘我开始相信太阳真的是围着秘鲁转的。见识过秘鲁人的粗鲁,这里我再也不想来了。虽然如今的秘鲁人是印加人的后代,骨子里流淌着古印加人的血,但两者在精神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返回热水镇
很快就等到返回热水镇的大巴,再次遇到昨晚和我搭话的秃头老人,还蛮巧的,因为昨天他说希望今天再见到我,我还轻蔑地回了句how?我跟他抱怨一通,他说他是可以多次进出马丘比丘的,还告诉我说周末本地人免费,不知他话里的真假。他想叫我一起去蝴蝶馆被我拒绝了,最后他说希望再见到我我心想那是真不可能了。

逃也似的离开了热水镇,把这里的不快记忆抛出火车的窗外。有不少人问我马丘比丘是否值得去,似乎我不是唯一感受过它的傲慢的人。我承认论文明它是足够伟大的,只是秘鲁弹丸之地的自负加之秘鲁之行多次被坑,我对秘鲁人的印象已然跌至谷底,再无崇拜之情。若是不赶最早一趟进园看日出,建议先从景区入口右手方向一路从下至上参观主庙、三窗庙、揽日石和太阳神庙,最后到达景区左手方向遗址最顶端的葬礼石守护棚,从那里俯瞰马丘比丘古城。
故事的最后,我失约了新西兰人,在回程的火车上也没能再遇到他,就这样各奔东西。
©Rena All Rights Reserved
3月南美环游结束,开始慢更公众号,欢迎搜索“月升星球”或者扫码关注,谢谢支持!会一直写下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