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我终于理解了应援的心情
2013年瑛太的两部电视剧先后上映,分别是《真幌站前番外地》和《最完美的离婚》。比起《真幌》里流淌着同性暧昧,《离婚》里是蛮现实的男女情爱困境。瑛太在电视剧中饰演循规蹈矩的小职员,经营着自己有条不紊的小生活,可惜老婆和他的三观并不是那么合,生活里也颇多摩擦,到底要不要努力爱下去成为了一个问题。其中一集是瑛太饰演的男主角下班后不想回家,四处闲逛,误入几位美少女艺人的见面会现场。几位美少女在台上唱唱跳跳活力四射,参加见面会的粉丝们在台下挥舞荧光棒,气氛颇为热烈。

瑛太站在台下不知所措了一会儿,但没过多久他也开心起来,随后更是疯狂地加入了应援的行列。

我看了这个情节,大大不理解他的转变,他虽说普通,但也是个理智常赢过情感的人,并且做什么事都谨小慎微,怎么会落入应援的粉红大潮中。后来,身边的朋友也难逃应援的行列。她是爱上了一对走百合路线的女孩子,“真香”等等粉丝文化中的词汇还是她反复和我说,才让我启蒙的。要知道,她正经地是为医学博士,冷静起来不是人,但是疯狂起来就更不是人了。
七八年过去了,我当年喜欢的瑛太已经是中年人了,我也是中年人了。我才突然开窍理解了粉丝的心情。做粉丝关注自己的偶像,了解他们的作品及周边,期盼并目睹他们不断成长,真的是一种幸福啊。起因是关注了Frank和Drake两小只泰国男演员,都是出道才三年的新人,作品也少得可怜,但由于演腐剧真诚可爱又帅气,平日里互动暗戳戳给CP粉丝们发糖,所以突然有了心动的感觉。一时担心自己心陷其中无法出坑,一时又担心自己太快出坑,非常纠结。
在纠结中,我也不忘自我分析,慢慢得出应援和养孩子差不太多的结论。应援的参与感来自于你关注你花钱,对方会有成长的期待。你应援的孩子不断地变出色,这自然又产生了成就感。怪不得老阿姨们愿意称呼自己的偶像为“儿子”,把自己称为“妈”和“姨”,很少将对方臆想为“老公”或“男朋友”。这简直就是一种介于真实与虚拟间的养成互动游戏。
应援和养孩子的另一个共同点是,粉丝或父母会对偶像或孩子投注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我深信没有无缘由的喜欢,而喜欢一个人往往是因为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所以你关注你花钱,对方不仅成长,还长成了你期望的样子。这里面的幸福感不翻倍才怪。
最后想说说为什么粉丝不仅是年轻人的事,中年人也难免会追星,崇拜偶像。这也是我突然理解瑛太饰演的角色的原因。中年时,生活中的一切开始幻灭,梦幻泡影该破的差不多都破了,什么理想,什么爱情,什么幸福,什么自由,都是不存在的。精神世界空虚得很,就像沙漠里稍下点雨,小草小花瞬间可以长遍,精神的荒漠里稍微有点美好,人心不向往才怪呢。
最后用我目前心水的Frank和Drake镇楼,喜欢他们多一天,都是我多赚到一天粉丝的幸福,理性中苦涩的清醒先旁边凉快些时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