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优秀”
之前《无问西东》的时候,我很喜欢吴岭澜先生的故事,因为,他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很多人遇到的问题。
吴先生犹豫不前,因为他对于”现下中国最优秀的人都在学实科” 这个现象,耿耿于怀。
那个时代,的确涌现了很多学习实科的优秀人才,但也从不意味着,在其他行业的人才就不够优秀。

他一时没能明白,进入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有可能是因为那所学校的氛围,他看着周围的同学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冬日里,雪花落满湖畔,有人在练琴,忘乎所以。他们不求名利,不问结局。

他于此时此刻,清晰的意识到,时代的浪潮之下,不要去盲目屈从。去感觉,去体验,自己的心在为什么而搏动?当你的能够自信而笃定走一条路,你就知道了自己的方向。
他找到了方向,从那之后,平和从他心灵深处溢出来。他成为了真正自己,摆脱了“优秀”的束缚。

困扰我们的问题,也是“优秀“这一个词,却从不是我们自己的能力。
我们刚接触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会困惑,自己为什么这么普通?为什么不是行业领域的佼佼者?却很少想过,自己是否能力不足?
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吴先生这么优秀,这其实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我们总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别人的努力。
我们迷茫,困惑,却总到不了第一重境界,因为,我们本末倒置了,忘记了优秀只是一个形容词,而真正重要的,是优秀后面的名词----能力。
所以,看过吴先生的故事,才知道,“真实地面对自己“很重要,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要明白自己内心所求。
否则,羡慕别人光鲜亮丽的一面,容易被浮华迷了眼;羡慕别人德高望重,容易被名利伤了心。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一份工作,才能抵挡工作中的种种不如意。
吴先生的那个时代,的确是实业才能兴邦,但是,那个时代只是历史的一页篇章,我们也需要像吴先生这样的人,继往圣绝学,授业解惑,指引无数年轻人,忠于自己,忠于内心。
所以,后面沈光耀的故事,也因前面的铺垫而更显得出彩。

沈光耀的先辈们,都曾功名利禄加身,所以他的家庭,从不希望他去追名逐利,也从逼迫他继承家业,只希望他能完整地度过属于他自己的美好的人生。
所以困扰沈光耀的,是在山河破碎的时代,他究竟应该听母亲的意见,安然度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还是跟着自己的心走,身许国家?

他同样陷入了思考中,但也在他师长同学的影响下,走出了困惑,投笔从戎。他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他们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些光亮在传承中愈发明亮。而他们熠熠发光的原因,就是活成了自己。
我们活着,只是为了某一天能荣耀加身?不是的,我们活着只是为了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