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当为什么总是这么有食欲?!
生鱼片+炸物+烤肉串+饭团,日本便当里装着另一个世界。
文 | 颖宝新周刊 原创
每天总有那么一个、两个、三个……小时,肚子在咕咕叫。
比如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正在惦记着午餐、下午茶、宵夜吃什么好……

既然如此,更要放毒了——我准备了一份看着就流口水的日本便当小知识!
看完之后,可能你已经点了两份外卖。

日本便当最早出现的时间,已无法考证,有人说是在公元4-6世纪之间,有人说是在公元16世纪下半叶,而它真正进入上流社会并广受欢迎,是在江户川时代(1603-1868年)。
那段时期,日本人热衷到剧场看歌舞表演,经常一看就是一整天。为了安抚大声抗议的肚子,同时不错过精彩片段,于是有人发明了幕间便当(幕の内弁当)。

一份幕间便当,大小正适合放在膝盖上,配菜与饭团被做成一口大小,方便食客夹起直接扔嘴里咀嚼,既进食高效,又省去拆分食物的精力。

正宗的幕间便当,必须包含玉子烧、烤鱼和鱼板三种食材。如果没找到它们的身影,只能说你被便当店老板忽悠了。

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线通车,与之捆绑出现的,是专供在火车上食用的铁路便当(駅弁)。
在不同站点,铁路便当的风味、食材会随当地饮食习惯有所调整。
如果你想快速了解日本各地域文化,每到一个经停站买一份便当,绝对不会错。

为了比较哪个地方文化魅力值更高,日本曾在2017年评选出“车站便当美味阵营”。
在高人气名单中,有三款我很感兴趣——
炸虾便当(えび千両ちらし)。这款便当上层铺满玉子烧,下层藏有鳗鱼、鲽鱼、鱿鱼、虾等海鲜。
日本网友曾为它大放彩虹屁:“吃第一口时,就注定因这款便当而对此地魂牵梦萦。”

鸡肉便当(鶏めし弁当)。便当盒用木头做成,十分复古;内含大切片的鸡肉和鸡汁米饭,被日本媒体评价为“吃一次就会上瘾的便当”。

橹便当(櫓弁当)。这款便当分为红、绿、黑三层,代表“日本第一名城”姬路城的三层箭楼。
便当内含生鱼片、章鱼刺身、鳗鱼、虾等十几种食材,很难想象这种豪华配置竟能在车站买到。

时间滑到昭和时代(1926-1989年),日本贵族小姐之间流行起研究茶道,并逐渐形成“喝茶前,必须先吃怀石料理”的风俗。
但是,小姐们在外聚会,如何随时吃到怀石料理?于是,将怀石料理装入四格方盒的松花堂便当(松花堂弁当)横空出世。

松花堂便当内有四个区域,分别放置开胃小菜、刺身、烤物、煮物,额外配一碗汤或米饭。
由于松花堂便当所用食材偏贵、讲究进食时间,毕竟刺身、煮物放久了会变味儿,难以批量、提前制作,因此它的每一口都十分“珍贵”,被称为“米其林级别的便当”。

贵是真的贵,在当地一份中等价位的松花堂便当,售价人民币480元左右……但好吃也是真的。

花见便当(花見弁当),作为另一款从近代开始流行的便当,就接地气多了。
在春天出游赏樱,是日本家庭的必备活动。每到此时,妈妈们会在便当内加入盐渍樱花,以及草莓、春笋、玉子烧等口味清新的食材。

经过腌制的樱花,咸咸的特别开胃,咀嚼后会在口腔内留下淡淡的樱花清香——
抬头看满天樱花,低头看盘中点点粉红,少女心要溢出来了!
如果春天能装入口袋,那绝对是花见便当的模样。


大家都饿了吧?
奔向馆子前,快告诉我,你最喜欢哪一种日本便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