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兵车行》读后感
大唐帝国请等等你的人民
在大唐帝国做一名征兵人员,应该不是一件美差,在没有入伍光荣概念的古代,作为士兵被征去遥远的战场,可能再也无法回到家乡,未知的地区、气候、疾病、敌人,无数艰难险阻,都可能让一个普通的农家小子丢掉性命。
可,仗仍然要打,帝王光荣的功绩,总要有人去实现。让无数的尸山血海、人头落地,流离失所,磨成墨汁,写在史书上,绽放出一位君主的金光闪闪的胜利。 为了这金光闪闪,为了武皇还“未已”的“开边意”,为了胜利、征服、野心、扩张,何必去在意蝼蚁般百姓的“哭声直上干云霄”呢,何必去在意无人收的白骨和新鬼旧鬼呢,何必去在意冷雨里啾啾的哭声呢?
以现实主义闻名的杜甫在这首诗中,起码是一些部分中,仿佛马尔克斯或是莎士比亚穿越到了中古时期的中国,这些诗句塑造的不是一个人间的世界,而像是魔幻世界被搬到了人间,英语中两个词在我看来更恰当,living hell。鬼,魂,人头,一个个意象罗列开来,仿佛让死去的魂灵们从地下冒出来,人能听到鬼与人一同哭诉的声音。开场的磅礴与热闹,早已被读者忘掉,可若是单看那一句,车辚辚马萧萧,,,恐怕还要以为是一首神气而光荣的送别诗,那样的诗中,少年策马奔驰在战场上为国杀敌,英勇而高大,建功立业战无不胜。然而杜甫,却给那些金光闪闪的胜利浇了一盆凉水,杜甫告诉我们,战争不是喜悦的捷报那么简单,还有尸体,断臂,无人耕作的土地和永别的亲人。 当杜甫写下这些诗句时,他的初衷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是简单的两个字:记住。农民不会费心思考过去与未来,他们只能关注眼下的生活,杜甫是否能感同身受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当时当地,若不是他记住,就没有人知道诗中这样一幅画面。也许那个问话的确有其人,也许那个问话的就是杜甫本人,不管是旁观还是亲历,杜甫当时一定很受震撼,也许又带有那么一丝无奈。他自己的命运都尚且如此坎坷不顺,几个村民送别孩子参军的场景有谁会记住呢?杜甫经历过丧子之痛,他清楚地认识到乱世里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平安心中有多么卑贱,也明白不得不与孩子分离,并且可能是永别时,又是多么心碎的一个场面。所有的爱与保护的情感,凝结在“生女犹得嫁比邻”这样一句荒唐话中,简言之,父母只想孩子活下去而已,可即使这样小小的愿望,在帝王之业的野心下也无法实现,多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