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同样为人爸妈,差距咋能云泥之别?
看了《何以为家》的电影,想给娃儿受点苦难教育。 影片有点压抑黑暗,多兄妹姐妹的黎巴嫩黑户小男孩扎因的父母只管生不管养,潦倒度日生活贫困,狠心将女儿卖给杂货店主。扎因无法阻止只能离家出走到海滨小镇,遇到偷渡的埃塞俄比亚女仆艰难藏匿私生子,帮着照料感情日深,如同一家人。但厄运再次袭来,非裔女仆被移民局带走,小男孩抱着,又用装上铁轮的铁锅拉着咿呀学语的吃奶小娃到处寻找女仆,最终多番无果,迫于生计含泪委托农贸市场的熟人安置个好点的人家。 小男孩返家得知妹妹不肯从命自杀的悲剧后与父母发生激烈冲突,并持刀出门,将娶其12岁妹妹为妻的杂货店主扎伤,因此锒铛入狱。结果在监狱里遇到了非裔女仆,结局是其顺利找回了被买走的小私生子。 影片开头和结尾都是法庭上小男孩对亲生父母的起诉,因为其妹妹已死,其母亲再次怀孕,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小男孩的诉求只有一个,父母不要再生了,没有能力养育还不如不要让生命随意来到这个人间受苦受难。 心疼唏嘘,在如今高度重视孩子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的确有着极少数的只管生不管养的父母,不能肩负起基本的养育之责,就不应该错误让新生命来受过。 由此,更体会到为人父母之使命担当,绝不可因父母的失责而让孩子误入歧途,教育是言传身教、润物无声、任重道远的。 带孩子们学习《幼学琼林》,古人经典的幼学启蒙之作,的确比起小猪佩奇之类艰深晦涩许多,但里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常识会对孩子们的传统启发有所助益,值得一学,里边的开天辟地、年兽、日上三竿、吴牛望月、蜀犬吠日等小故事也激发了我讲述和学习的热情。 还需加强《上下五千年》之类更深奥的书,既然科学都可以通过有趣的小实验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奥妙神奇,最爱的文学也可以变得好玩有趣生动鲜活,让故事启发思想,让传统精华更好地滋养孩子们的成长! 上次的观影《花木兰》及诗词配乐《木兰辞》点燃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早已熟记于心,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空城计,及历史上的火烧连营、三顾茅庐小故事再次重温。只恨自己阅读的深度文化书籍还是不够,视野仍有局限,要学会打破再创新,吸收再借鉴,更高效引导孩子们,一代人的传承肯定是站在前一辈的肩膀之上的,继续后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努力吧。 最好的教育,就是自己同步成长、追求卓越的身影始终陪伴孩子们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