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塘栖吃枇杷

从秋石高架下来,距离塘栖还有六七公里,就陆续看到街道两旁有人已经支起小摊,一个个红塑料框里整齐地摆满了枇杷,上了年纪的老农撑着一把遮阳伞,守在一旁等待路人光顾。
等走进塘栖,几乎随处可见枇杷的身影。公交车站旁、停车场旁、路边小店门口、菜市场里....就连路上急匆匆的行人,手上也提了不少枇杷。
一个个像蛋黄般鲜艳的圆滚滚枇杷,个顶个挤着挨着摆在一起,下面四筐上面两篮摞在那里。也有不少人手举着“上地采枇杷”的广告牌,朝路边的行人不停挥舞,那广告牌往往用一个简易的纸箱硬纸盒上写几个粗大的字,也不在乎形象。
有诗赞曰:“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一到五月,圆圆的枇杷果子就挂满塘栖家家户户村里的果园枝头,衬着鲜绿的树叶,更显满树金光闪烁。不少杭州人喜欢在这样一个初夏时节,呼朋唤友来此摘枇杷,满足口腹之外,亦可体验一把乡野之乐。
沿着塘栖镇的主干道往超山方向,没走几步就看到一个“塘栖枇杷节”的招牌。每年五六月份,塘栖镇都会专门辟出一块地方,设置摊位,让村民把自家的枇杷拿过来展销售卖。今年恰逢枇杷产量大年,质量也较往年更好,家家户户吆喝声不绝于耳。
展销区在一片空地上,搭起了长长的一溜棚子,每个摊位上都摆着像乒乓球般大小的枇杷。摊主们眼巴巴望着你,随手拿起一个枇杷,递到你手中,“先尝尝先尝尝,不买不要紧.....”绝大多数摊位都把白沙品种当作头牌来推荐,这是塘栖枇杷的特产。
在一处枇杷摊前,一位皮肤晒得黝黑的中年大叔亲自剥开一个枇杷,隔着摊位递了出来。枇杷的果肉白嫩紧实,鲜美的汁水挂在上面,一口吞进去,甜甜的味道溢满了口腔,三口两下就把滑溜溜的两个小核给吐了出来。“怎么样?味道很甜吧!”大叔对自家的枇杷颇为自信,开始把摆在台面上的枇杷一一介绍起来。
“白沙枇杷是塘栖的特产,但白沙也分很多种,你吃的这种是黑鱼,10块钱一斤;小一点的是白鱼,6块钱一斤。想要好的,没关系,看看这些,这是野白沙,15块钱一斤”他指了指摊位后面的一筐。那野白沙看起来不如其他品种好看,歪歪扭扭,斑点也多。大叔摊主却说:“越丑越好吃。”
当问及这么多品种有何区别时,大叔摊主挠挠头说,“我一眼就能分辨出来的呀!你让我说到底怎么区分,我还真说不出来。”大叔摊主说,他家住在塘北村,从小就跟着父辈一代经常去果园里除草采摘枇杷,三四十年下来,看一看摸一摸,就能分辨出各个品种,完全是经验使然。
除了白沙品种,也有不少红色橙黄橘皮品种的枇杷,不过多数都被放在不显眼的位置。大叔摊主说,那是红毛丫头,比白沙口感差,也便宜不少。他劝我们买点白沙尝尝,因为今年恰逢暖冬,枇杷一般会开三次花,分别是头花、二花、三花,往年大部分头花都会被冻死,但今年大部分头花都活下来了,头花结的果子是又大又甜,春季阳光又充足,产量也很高,价格也下来了。“去年这黑鱼白沙要卖到将近十七八块钱一斤,今年才10块钱,很划算的。”
沿着走廊继续往前走,哪怕不买,走一圈也能吃个半饱。走到一位穿格子衬衫的农妇摊主前,她正在拿着一个硕大的枇杷往秤上称重量,随后报出了数字:一两八。“这算是我家的枇杷之王。”摊主笑了笑,照例递了过来一个大枇杷,说“这是软条白沙,塘栖最好吃的枇杷。”
吃了一口,果然比刚刚品尝过的其他品种更加清甜,忍不住想要再吃一个,而且由于个头大,果肉在嘴里显得更软糯,吃起来也更满足,若说诸多品种中的“王中王”,非软条白沙莫属。而在官方的介绍中,“软条白沙”白枇杷被誉为是“国宝级”枇杷,是目前国内最优质的枇杷品种。立刻决定在这里采购几斤软条白沙带回去尝尝。
摊主开始跟我一起挑选枇杷,她告诉我挑枇杷的诀窍:椭圆形的枇杷味道更甜,上面较底座略小,表面突出微鼓最好,新鲜的枇杷果皮呈现金黄色,略微有光泽,最好的带有一定麻点的。
摊主说这两天都是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去果园里采摘,一天要卖掉两三百斤。她还用手机展示自己的果园,枇杷树的叶子大且长,呈长椭圆形,状如琵琶,厚而有茸毛,四季常绿。据说枇杷名字的由来,便是源于这形似琵琶的叶子。“不是我自夸,我们家的果园管理得很仔细的。”
软条白沙好吃,但是生长时却很难伺候。太阳一大,容易晒坏;雨下得多了些,又容易开裂;因为又甜又水,鸟儿也专挑白沙来吃,所以不少果农都会选择给枇杷套上一个纸袋子。给枇杷一个个套上纸袋子,要花太多功夫了,人力也吃不消。
“我们在结果时,就开始做疏果(刚长果子时,把长相不好的小果子摘掉)。你看看这些,都是我弟弟家的,他总是不怎么管,长出来的果子就差一些。”她指了指旁边一堆品相略差的枇杷说。
在这里农民心目中,枇杷是一种特殊的果木,“独备四时之气”:秋天养苞,冬天开花,春天结实,夏天成熟。一整年的风雨日晒、雨润丰泽才酝酿了这一口美味,所以他们也尝尝感叹,时令太短,总不及苹果等水果容易保存。
所以,当地人喜欢把一些当年留余的枇杷剥皮去核,加点蜂蜜,做成枇杷膏,等天气一转凉,可以喝上一整个秋天,滋润肺脏,十分养生。
塘栖盛产枇杷得益于独特的平原水网地形结构,河湖池塘星罗棋布,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条件适宜,因此得以孕育品质超群的塘栖枇杷。
据史书记载,塘栖早在隋代开始种植,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因品种优良,品质上乘,风味独特,自唐代起被列为贡品,在唐代时已相当繁盛,并且有一定的栽培、贮运技术,视枇杷为"珍果之物"。《唐书·地理志》中有“余杭郡岁贡枇杷”的记载。
《杭县志稿》中更有详尽记述:“塘栖为杭州之首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凡镇周围三十里内皆为枇杷产地。有塘栖专产而他处不及者记之,以见生植之美”、“塘栖田少,遍地桑果,春夏之间,一片绿云,几无隙地。剪声梯形,无村不然。出丝盖多,甲于一邑。为生植大宗果品以枇杷为著也。”
除盛产枇杷,塘栖也是一座千年古镇,目前京杭大运河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就坐落在塘栖,然而在国内,其实对古镇旅行不必抱有太大期待。越来越多的千篇一律,让人们无法产生对一座古镇产生新鲜感。不一样的古镇,却永远是一样的仿古招牌、网红小吃店......仅有一点独属于这座古镇的印记,早已被精心维护起来,当做招揽外人的旅游产品。还不如去几公里之外的超山寻觅一丝绿意与安静。
超山是赏梅胜地,中国五大古梅中的唐梅和宋梅就坐落在这片山林中。初夏的季节,花落人去,偌大的山林里只有潺潺溪流,一片葱茏,桂花树、鸡爪槭、梅花树、银杏、香樟.....齐刷刷变成绿色,待夏天过后,便是秋天最绚丽的色彩绽放。














2020.5发于random
-
哈尼小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08 2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