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的父母与被控制的子女
最近偶然的闲聊,听到了几个60后父母控制子女的故事,非常无奈和愤怒,年轻人一代代的成长,一代代的曾经的年轻人变为父母,又成了我们曾经痛恨的我们的父母的角色而不自知,这种循环仿佛魔咒一般,让人痛心和无奈。
控制的父母与服从控制的孩子
年轻人在南方的城市考上了合适的公务员,南方的待遇较之于北方非常不错,父母以回家离着父母近为理由,不让女儿找对象,费了老大的劲,找关系将孩子先是落回到北方小城的县里,然后又过了好长时间才将孩子调回自己身边,此时孩子已经三十岁了,在北方小城找了一个老实的对象,从此过着父母认为的好生活。在这个故事中,孩子到底怎么想,为什么服从我不得而知。然而我想,孩子心中肯定有很多纠结和挣扎,在孝顺和听从自己的意愿前面服从了前者,而心中的纠结就会背负一辈子,那些不甘心、本来可以就会时不时的在自己的言行中表现出来,而父母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所谓的为孩子好实际上是一厢情愿,究其根本是打着为孩子好的伪装来满足自己让孩子在身边,可以使用的目的。
控制的父母与以死相对抗的孩子
第二个故事孩子在北京上了很好的大学,父母以此为荣,母亲和父亲作为北方小城市的有权利有地位的所在,认为孩子是给他们长了脸。孩子毕业后分配到了北京某县级政法机构。此时,父母主要是有权势的母亲就劝说孩子回家乡,觉得县里没有发展前景,不知道是几番对峙和沟通,孩子终于同意了回到同一个省,就在这个期间,孩子在北京有了恋爱的对象,想必已经感情很深了,父母此时为了孩子的光明前途,自然是不同意这个恋爱的对象,不知道是什么境况下,孩子用了结自己生命这种决绝的方式来抗争父母的压制和管理。
在我们看到上述的故事,愤慨的认为上述的父母皆祸害后,也许会想,上述故事中的孩子已经是成年人,有了自己的收入来源,也已经成熟到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什么还要服从于父母的安排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来作为解决矛盾冲突的办法。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叫做“忠实的孩子”,这种类型的孩子的成长家庭中往往都有控制型的父母,他们在从小的被养育环境中就习惯于被父母安排,没有自己的话语权,看不到自己的需要,长此以往,变成父母一方的附属品而活着,时刻观察着家庭中的风吹草动,作为父母的调和者被牢牢的绑定。这样长大的孩子在成年后,无法完成分化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顺利的走向成熟,这类孩子虽然已经走出家庭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但是心还是牢牢的系在父母那里,被父母的一草一动所牵扯,认为自己负有很重要的责任要让父母幸福,没有明确的界限感,被原生家庭所牵扯,奋不顾身的跳入这个火坑,成为悲剧和背负者。写到这儿,我更加认为婚前教育和父母育前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要切断这些隐形的代际传递控制和遗传,避免悲剧的发生,急需要全社会重视和国家层面将婚前教育和父母育前教育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来加以重视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