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志
09年的冬天,刚刚走入社会的我,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毅然决定去北京。那时李志在做单刀赴会的巡演,为了赶上北京站的演出,我匆忙收拾了行李,在演出前一天到了北京。那晚的星光现场,等待开场的过程中,不停重复播放着《意味》,“就算我又想起你,还能意味着什么”,我想起了那些很快就要被遗忘的人和事,突然对来到北京充满了伤感。
那晚的逼哥状态很好,印象中穿着一件白衬衫,嘴里吐着烟,开着玩笑,偶尔漏出对大合唱的不满。中间逼哥拨片坏了,向观众寻求拨片,我想起自己钱包里随身带着几个,可短短的犹豫之间,就错过了和逼哥的互动机会。那晚逼哥唱了《走进新时代》,是全场的高潮,可惜没听到《梵高先生》,几个月后,逼哥在义乌站的巡演喝大了,宣布再也不唱梵高。
那年北京的冬天非常冷,下了几场很大的雪。《我爱南京》这张专辑被我反复的听,甚至现在听起来,都会想到那年冬天北京西苑的大雪,和在自己家乡从未感受过的刺骨的寒风。有一个之前从未听过独立音乐的小伙伴,和我一起听起了李志,最爱李志和撒娇合作的《虎口脱险》,还有《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都是很悲伤的歌儿。
随后,我很快进入了北京的生活,开始找寻自己的梦想,进入互联网,开始了恋爱,养一只可爱的狗狗,在生活的压力中喘息着前行。李志也越来越少出现在我的歌单中,却在互联网中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喜欢,成了很多迷茫的年轻人的精神图腾。李志似乎并未享受其中,偶尔看到李志和歌迷在微博上言辞激烈的互动,虽然已经步入中年,结婚生子,李志身上的棱角却从未被磨平。
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你一个重击,在完成自己的人生大事,准备进入一种稳定平淡的生活时,一切却急转直下,婚姻还未开始就匆忙结束了。在我最低谷的时期,看到李志因为行为不端的荒谬理由被封禁,李志也变成了某位消失的南京市民。消失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个世界会好吗?”这句矫情又天真的话充斥了互联网的每个精神角落,人们还是没有等来南京市民的回归,这个世界也没有变好。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坐在马路边听着台湾一个电台主持人马世芳采访李志的节目,和朋友聊了起来,他告诉我他听了很多年这个人的节目,心情不好的时候总会去听李志这期。这个朋友谈不上喜欢李志,但听李志分享的歌单却会有惺惺相惜的感觉。中年人的伤感如果找到了同一个频段,总会来的更加泛滥。
19年的夏天,我第一次来到了南京,没有去热河,也没有去山阴路,彼时失落,迷茫,孤寂的我没有任何想去完成一些事情的愿望,也无心伤感。来到这个完全陌生又充满熟悉感觉的城市,我试着让自己相信,未来还是可以继续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而现在,南京市民也快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