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对抗人生的荒谬的
查看话题 >又能攀岩了,真好
攀岩进步最重要的一点是持续爬,这项运动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爬的水平越高,进步越难。残酷现实是,即便持续攀爬、刻苦训练也只能维持已有水平。
第一次尝到持续攀爬的果实是几年前搬到澳洲蓝山,那里接近性好,攀岩氛围也浓。走路 5 分钟是本地社区攀岩训练馆,开车 5 分钟能到最近的岩场,身边全是认真的攀岩人,不愁找不到搭档。短短半年时间连跳两个字母,朋友连连惊呼怎么突然一下子变得这么有力。

自那之后就没歇过,阶段性地结合野攀和岩馆训练,一直都在进步。今年遭遇倒霉疫情,被关了两个月,这还是认真攀岩以来头一回歇两个月不爬。公寓里啥也没,头一个月连指力板也挂不了,只能拼命练核心。还给自己找了个 project,做手倒立(update:进步很大,但还差一点)。都跟攀岩没什么关系。 上周一本市进入降级阶段一,严格意义上说不允许攀岩,但大家都出去爬,我自然也按捺不住。头一天晚上打完包,心里既好奇又紧张,仿若七年前第一次出去野攀。好奇两个月不爬有哪些变化,紧张自然是因为没有信心,怕退步太厉害。

搭档谨小慎微,我则很容易做过头,刚好平衡了。我们爬的第一条线是那个岩场最容易的一条:6a/5.10a。我已经三年多没爬过这个难度,去年开始就能常规地用 7a 热身,之前我们一起爬也基本用这个难度热身,这次一下子降一个数字,足见两个月不爬后心里有多虚。线一点不难,但竟然爬得涨胳膊。感觉身体像一具生了锈的机器,阻力大,爬得磕磕绊绊。也难怪,攀岩肌肉两个月不用,即便不萎缩,也会很生疏。 太久不爬的另一个问题是不放松,倾向于过度抓点。手脚极其不协调,调脚要想好久,犹豫不决,浪费时间,胳膊更累了。 那天又爬了两条 6c/5.11a,虽然完成,但也涨胳膊,爬完并不清楚自己现在到底是什么水平。

攀岩这项运动太复杂,很难评估,尤其是在野外。我没有之前测指力用的 Beastmaker,不同的 edge 很难比较。就算指力没降太多,肌肉募集能力(recuitment)也跟不上。我们常说的拼命模式(try hard mode)是需要训练和练习的,两个月不用,大脑一时半会没法开启这一模式,身体也便不愿意狠狠用力。 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一种保护措施。一下子就爬得太狠,too much too soon,完美的伤病配方。好不容易又能出去爬,最重要的是不要受伤,不要受伤,不要受伤。(啥时候都该是第一要务) 我们合计出爬一休二的节奏,周三爬一天,回城休两天,该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周末爬两天,然后再休两天,保证身体有足够时间恢复。

上周末我们还是从 6a 开始热身,但开始试一些 7/5.12 的线,动作做起来都很轻松,但爬得不连贯,红不了线。不过能明显感觉到身体协调性的恢复,犹豫更少,爬得也更动态。不过爬不了几条就要收工,因为手疼脚疼。
还在家里关着时我就担心到时候会这样,一天又一天眼睁睁地看着老茧掉得精光。果不其然,以前穿着很舒服的鞋,现在很挤。爬不了长线,第一天爬了条 35 米的 6c(5.11a),线路后半段纯属折磨,脚疼得无法集中注意力,只想赶紧挂顶把鞋脱了。 现在这双能解锁 iPhone 的正常人手皮很不耐操。周末连爬两天,第一天百般小心,尽量省着点用,一爬完就洗手,涂手皮养护霜,结果第二天还是撑不住,爬了三条热身线,摸了把难线,手皮就此收工。


唯一比我预料得要好的是冲坠,第一天就找了条仰角线冲,冲几次就习惯了。多亏是熟悉的搭档,信任的保护员才是王道。 昨天是野攀第二周、第四次攀爬,目标是把周末试的一条 7b(5.12b)红掉,没想到轻松完成。于是又去试了试一条 7c(5.12d),第一趟轻松分了动作,第二把试着连一下,在第二个难点掉。本打算把挂收了,但搭档强烈建议我再试一次。爬前半段时明显感觉比前一趟要累,但一进入难点注意力就很集中,竟然一路挂顶,很是意外。体会到攀岩人常说的 flow 感觉,100% 的专注,身心合一,一路飘上去。power scream 也自然地吼了出来,很爽。
目前为止,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糟。退步肯定是有的,但感觉回来得比想象的快,力量什么的,只有再去练了。很好奇练了两个月明显增长的核心力量会对攀岩有多大帮助。
两个月不爬,我重了三公斤。没法测体脂,不知道其中多少是脂肪,多少是肌肉,应该不少脂肪。一下子增重这么多,这还是头一回,我可能是容易长体重的体型。

第一种是手长脚长,看不到脂肪,怎么吃也不会增重的女子。Ola 就是典型。 第二种一般四肢较短,体重好增也好减,容易增肌。考虑到我手这么短,肌肉这么发达,体重长得这么容易,基本确定是这种。显然这种属运动体型,只不过在攀岩这项运动里,手短、身体重好像都不是好事…… 第三种是那种丰满妹子,吃再少、练再多也很难将可见脂肪减下来,非常容易增重。 这是讲女性训练的书《Roar》里做的分类,并给每个体型推荐了专门的饮食和训练项目,强烈推荐妹子们买来翻翻。

女性的生理跟男性差别太大,已有的运动科学和运动营养学研究大多以男性做样本,没法照抄过来给女性用。 打个比方,女性的月经周期带来三种主要荷尔蒙的疯狂涨落,进而影响到精力状况、情绪、训练效果、受伤可能性等等。更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根据月经周期和荷尔蒙状况安排训练项目,硬要跟身体横着干只会事倍功半。 这书我才看一半已经收获很多,尤其喜欢作者说的不要关注在体重,而是身体构成(body composition)上。我们的目标是 lean,而不仅仅是 light。只要吃得好,训练得对,体重会找到一个自然值。如果通过节食长期将体重控制在自然值之下,往往会有损健康,比如运动员中常见的 RED-S(Relative energy deficiency in sport)。英国女攀岩人 Mina 去年诊断得了 RED-S,年纪轻轻就停经,治了大半年月经才恢复。很好奇 IFSC 里的那些四十多公斤的女攀岩人里多少人是 RED-S……

再说一个让我很吃惊的地方,原来我们的肌肉储存了那么多的水…… 以前我搞不明白的地方是,为啥训练期间会重 2-3 公斤,但一出去爬爬体重很快就掉了。原来这种情况很常见,训练期间肌肉在压力下会多储存水分,压力消受后这些水也就没必要了,那 2-3 公斤变化便是这些肌肉里的水。记得 Adam Ondra 在分析自己体重时也提到过这点:自然体重,训练体重,和运动表现体重。训练时最重,正常攀爬时回到自然体重,但如果有特别重要的 project,会短期内减重,线路完成后立马恢复到自然体重。
两个月在家关着做了很多事:写了好多文章,读了好多书,看了好多好多 youtube 视频,尝试并学了很多新东西,想了很多事……有些天很难捱,但总体看来是非常充实的两个月。

尽管如此,出去爬的第一天就清楚意识到(虽然爬得很烂),攀岩才是真爱,感觉活过来了。
又能攀岩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