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女性理想中独立的自我和肉体中软弱的情感
知道《第二性》很多年,一直觉得过分对女权的宣扬是一种哗众取宠。或许因为生在一个女性已有一定地位的时代,觉得女性与其纠结于性别特权,不如一概而论谓之人权。男女平等,凡人应有之权利,男人有,女人亦应有之。
对这本书的兴趣来源于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与萨特Jean Paul Sartre没有婚姻的终生伴侣关系。在人们的观念里,女人是渴求婚姻的弱势方,而男人是决定成婚与否的强势方。身边无数的实例和影视里都存在着女方小心翼翼地猜度男人娶她的心意,而大部分男人只知装聋作哑逃避这似乎强加的责任。然而,拒绝了Sartre的求婚,而在对方移情别恋后痛哭整夜的是de Beauvoir自己。反之Sartre对de Beauvoir其他深刻的恋情,却未显出丝毫嫉妒与不满。
二人是真正达到了精神上的默契与共鸣。不止二位哲学家的理论深受另一方的影响与鼓励,他们欣赏的同性往往受到另一方的青睐。三人行屡次挑战这对世纪情侣的爱情底线。两次三人行的第三者竟然最終结为夫妻。可见相愛的都是同類。
归根结底,de Beauvoir的女权思想是对其父强行塑造在她身上的男性精神的一种反抗。因为自小看到出身富贵的母亲,因家道中落而对其父心怀愧疚。这无甚本事的男人则把复兴家计寄托于女儿身上。de Beauvoir这种对女性本身软弱的不肖,对强势男性既依赖又反抗的情感,让她渴望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能充当两性的职责。最终的结果无非是让她陷入一种更自责与 (未完待续)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