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 斜教周刊 Vol.160
作业日:2020-03-22
1、《后·开放式关系的体验》 by 乙醚
所以说,开放式关系这个词,着眼是在“开放“,是没有什么话没有什么道理和想法是不能和对方交流的,摆互相摆在平等,坦诚和信任的前提上,才算得上开放。但着眼还是落在了“关系”上,几乎任何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终究都是人后天建构的,一份关系里到底给予几何价值几何,或许都不在于关系的定位上,而在于关系的韧性上,是这份关系是否能随着你们的成长成长,随着你们的改变改变,随着你们的需要调整,随着你们的不断成熟最后成为一个可以自己抽芽的枝叶,并成为你的个性这颗大树里开得十分好看的一枝?
2、《回家的路和春天的窗户》 by Cuckoo
虽然人不能走动,但也多亏了这面窗户,让我可以捕捉北京这十四天即将越来越浓的春光。新国展的出口处挂着中英双语的标语:“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Spring always puts an end to winter”
我落地的20号,刚好是春分。
在这一切结束后,这个世界会变成怎么样呢?会有新的规则被制定么?从此之后,只有注视那些亘古不变的自然的流转,才能稍稍带来一些安定感了。
3、《叛逆可以多一点》 by 苏夏
她对妈妈很依赖,觉得妈妈都是对的,毋庸置疑,完全被妈妈控制,从来没有过叛逆,没有自我。
第一次,我深刻地理解了“叛逆”原来是一个这么美好的字眼。叛逆是独立的开始。
所以,桐桐每天抗议,怼天怼地时我虽然觉得她很烦人,却又暗自高兴。她应该不会有分离困难。
这么小,还经常跟我们抗议,你们能不能别管我了,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我只好跟她辩解,等你长大了要独立,我们没意见,巴不得你立刻出去。但是你知道养孩子就跟发射人造卫星似的,你这个年龄,现在还不是发射的时候呢。
4、《少些情绪共情,多些理性行动》 by MAQ
共情是什么?“能让我们以他人视角体验这个世界,感受他人的感受”。作者还把共情分为两类,一类是同情心(sympathy),情绪共情(emotional empathy),如果你受苦会让我难过,我身临其境般地体验到了你的感受,这是情绪共情。另外,还有一类是认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是指在没有任何情绪传染的情况下,理解他人脑中想法的能力。如果在没有同样感受的情况下,我依然理解你正在受苦的事实,这就是认知共情,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社交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心智解读(mind reading)、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或者心智化(mentalizing)。
5、《普通人的普通愤怒》 by Nono
身在澳洲,做任何事都要小心翼翼。晚上十点后不能使用吸尘器,做饭不能用宽油,在自家阳台上不能晒制腊肠腊肉;咖啡馆给你上错东西了一定要好言好语地指出、不能让对方感觉“被冒犯”、要么就自己默默忍受,在超市自助买单区拿个塑料袋一定要让保安看到扫码的动作、因为你长了一张中国脸……
至于明确在隔离期间擅自闯门出去跑步还对工作人员恶语相向的这种行为,如果发生在她自己的国家,即使没被鸣枪估计也是要被警棍伺候的。
6、《你该,怎样讲述自己的故事》 by 子鱼
就凭我目前的这点自制力,连早起都成问题,坚持写作更像是沙滩上的城堡,所以只好跟她抱怨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跟她说的正起劲,对面幽幽发出来一句话:你自己的情绪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半晌,无言以对。我本想据理力争,可是她给出来的理由竟让人无以辩驳。从前,我以为自己的想法大过天,可是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才发现在罔顾现实条件时倾听自己的内心竟显得有些奢侈。无怪乎,在职场的环境下,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才是应有的体面;而想要过得开心,似乎是更高纬度上的奢侈。
7、《幸福作为一种义务》 by 兔园
不过呢,客观地来说,我过往所有的“不想”,并不只给家人带来了困扰,有一些还确确实实给他们带来了实际的好处,就这点而言我还是很欣慰的。也许人就是会受原生家庭影响,我的父母经常会说一下人必须要令家人幸福之类的话,当时觉得非常老土一心想要自己愉快就好的我终于也这样觉得了,我不想随便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就像黄碧云在《其后》里的一个短篇写的那样“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我就是想要我的家人特别为我骄傲然后我也觉得自己特别好。
8、《一份友谊》 by 一知羊
我们读书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后来也如愿以偿了。那时候,我们打过架(主要是我动手),坐在一起讨论零花钱、科技产品和凤凰卫视,我给他出主意追过女孩儿,也经常在按成绩排名的同一间考场里考试。上了不一样的高中,也还是会互相吐槽各自面临的压力和变故。
现在长大了,我们都不怎么说话,不过他碎碎念读博朋友圈内容非常有趣,我是长期点赞读者。基本上,我要求医问药才找他,他读论文面试要英语帮助才找我。
9、《神是什么样的存在》 by Fancy
“人们相信神,希望神给自己带来帮助和拯救。他们祈祷,其实是在企图掌握自己不能掌握的那部分——祈祷风调雨顺,祈祷生命和来生。人们幻想出的神,是具有人格形态的神,它是一种期待,却并不是神真正的样子。”
“这就是为什么我父亲说,没有神。我的父亲,他相信人类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是寄希望于一个虚无缥缈的祈祷——他的精神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自我支撑,不需要借助外力。”
“他在部落里就像神一般存在,带领部落抵御外敌,带领大家耕作,那些每年都要祭祀神明的人大概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支柱不是神明,而是我的父亲,那个能实实在在带领他们生活的人,那个在他们困难时救他们于水火的人。”
10、《听课笔记:像球队教练一样做管理。》 by Chris
事情都是提升能力、达成信任的工具。这让我想起段永平提到他刚从小霸王离职的那段时间。因为竞业守则的关系,他只能带着团队做之前不熟悉的外贸业务,但是他觉得这个过程非常有必要,因为在做业务的过程中,让团队「忙起来」了,把做事情的节奏和团队的战斗力带起来了。只有真做假,才能假作真。
11、《如果我有钱,我最想捐赠的国家是这些!》 by 粉胖子
特朗普的一系列自毁根基的行为,让我开始意识到,也许美国早已不是我们八九十年代认识的美国了。曾经读过一本《李春平传》,那时去美国是很多人追求幸福的终点,但现在看来,美国不过是有钱人的天堂,有钱了怎样都幸福,没钱了遑论幸福,甚至作为有色人种有钱也不一定有幸福。特朗普正在挑起的种族歧视,正在毁灭美国的移民国优势。
12、《情色小说家》 by 招财
我意识到这个故事中最让人沉溺之处便在乎小说家木岛那令大多数人感到熟悉的迷茫,困顿,与痛苦。以纯文学出道,最终却以情色小说谋生,而当有一天停下,他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写,为谁而写之时,便连情色小说都写不出来了。一年难以动笔,笔下毫无点墨流出,堵塞其人的,是一层又一层的自我否定之后,什么都无法留下的苦闷。以极大热情投入的纯文学得以出版,是扬,书不受欢迎的结局,带来的是第一层的否定。偶尔为维生写出的情色小说大受欢迎,被夸赞拥有这个方面的才华,是第二次的扬。宛如在否定之中头顶井上投下一根绳索,令人无法拒绝。
13、《广仁王庙:失去唐风的唐构与古建筑改造的思考》 by 斜阳君
当然,无论争议有多大,这种古建筑环境整治的新尝试还是有价值的。从传统的保护中突破,搞出一些新的东西,能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在好好保护的前提下,如何把死的古建筑盘活。广仁王庙改造的出发点是没问题的,但实际操作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些更大的问题:包括我们如何从中国古建筑中继承其灵魂与精神,注入到当今的建筑与生活中;如何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挖掘失落的乡村传统文化。在国内,这些恐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摸鱼的写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 斜教年终拷问 & 教主致辞 (2人喜欢)
- 感觉自己像是海滩的砂石,身边的人像是浪潮 | 2023 斜教年终问答特刊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