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我始终没有勇气看第二遍!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曾经让我抑郁了半个月。

这部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东京的一个单亲家庭,兄弟姐妹4人被母亲抛弃后,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靠着公园免费的自来水及便利店扔掉的过期食品,相依为命顽强的活着。

导演几乎用“白描”的方式,把孩子们被抛弃的生活真实的描绘出来,没有任何煽情的地方,也没有刻意去卖惨博同情,而是像一部无声的摄影机,默默的把这一切记录下来。
偏偏就是这种真实,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压抑、绝望。
一个家庭,4个同母异父的孩子,最大的孩子才12岁,而最小的才4岁。

大儿子明是唯一可以自由进出家里的人,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拥有“合法”存在的真实身份。
而其他三个孩子,他们对这个世界来说是“不存在”的,仅仅是存在于这个家庭里,因为他们都是“黑户”。
在搬家的时候,明可以和母亲惠子去拜访邻居,而二女儿京子则独自一人在火车站等哥哥来接,再等到晚上无人的时候,像个“幽灵”一样回到家里。

而次子茂、小女儿小雪却只能藏在行李箱里,被哥哥从车上拖回到家里。

在母亲出去工作的时候,明就承担起照顾弟妹的责任,出去采购食物、做饭,才12岁的他就像个成熟的家长,把家里的一切都安排的井井有条。
而这一切看似可怜的留守生活,恰恰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开心时光。
当母亲惠子留下20万日元就不辞而别,从此再也没有音讯时,就连一开始的留守生活,也都成了他们的奢望。

不知道母亲什么时候回来,钱也越花越少,明开始减少食物的采购,想在便利店打工被拒绝,去找了母亲的前男友要钱,最后没钱买食物了,只能去便利店门口等待废弃的过期食品,以此来确保一家人不会因饥饿而死。


虽然身体上的饥饿可以解决,但精神上的饥饿,却在无时无刻不在折磨。
所以明在没有钱的时候,宁愿看着弟妹挨饿,也还愿意请那些“朋友”吃饭,因为那是他在精神上与外界唯一的链接。
二女儿京子喜欢弹琴,也喜欢用母亲的化妆品打扮自己,但她没有机会去学习弹琴,甚至没有机会和外界接触。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手指放在一个不会发声的钢琴玩具上,想象着自己正在弹着琴。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储钱去买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但在看到哥哥没钱买食物后,她毫不犹豫的拿出了自己计划买钢琴的储蓄。
这是个艰难的决定,因为在她决定拿钱出来的那一刻,她的梦想就已经破灭了。
小儿子茂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但是他却没那么幸运拥有可以让他天真的家庭。
在他这个年龄段里,应该是一个家庭里的中心,有着成堆成堆的玩具,不需要担心没有食物,不用担心没有玩伴。
可这一切寻常普通的生活,在他那里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最心疼的一幕就是,在晚上和妹妹分完一杯泡面后,还把泡面汤留着第二天泡饭吃,开心的“享受”着那碗美味。


小女儿小雪从行李箱里出场,也从行李箱里离开。

只不过出来的时候,箱子里装的是活泼可爱的她,而最后装的却是她冰冷的尸体。

明给她买了一包巧克力,她每次只舍得吃一颗,剩下的包装好放进抽屉里,直到生日那天才吃完最后一颗;
她在生日的时候,才能穿上她最喜欢的鞋子,拥有出去外面逛一逛的权利;
她很喜欢画画,一支笔被她画到只剩下笔头,家里没有纸可画了,她就在水电费单上画;

她的愿望很简单,只是希望能有笔和纸,让她画上心中的那个世界。
可是直到她死去,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因为没钱交水电费,家里被断了水和电,于是他们只能去公园里,用免费的水洗漱洗衣服,之后用空瓶子装水回去,连上厕所也要小心翼翼,尽量减少用水的地方。

他们艰难的生存着,用尽自己的方法活着,但是对于这样的4个孩子,就算他们再努力活着,也需要看老天爷的心情。
他们就像一群幽灵,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到来,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离开。
如果不是看了这部电影,我至今都想象不出来,怎么会有那么狠心的母亲,也才明白自己那普通的生活,也可能是别人梦寐以求的。
最后,建议所有计划或准备成为父母的人,都应该去看看这部电影,父母并不是一个称呼,而是一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