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日记(三)
我问尹吾,你跟我感受到的是一样的东西吗?
他说:嗯。
我问孙先生,你跟我感受到的是一样的东西吗?
孙先生说:“ 我觉得有相似之处,体会上像是在穿过云层,处在乌云里的状态,迷惑且看不出方向,看似自己了解许多,懂得了许多,反而被这所谓的多所反噬,当慢慢穿过更高的云层会发现其实知道得越多却越来越不懂自己,或许人生应该做些减法吧,例如放不下的人事情,在自己心里面,好比一个房间 如果不整理 舍不得丢弃,那必然会凌乱不堪,内心又何来干净一说。我觉得不是我们越来越痛苦,而是太久没有清零,又或者太过去在乎外部的事物,如果身体、灵魂构成我们自己,应该好好想想,怎样才是对这构成所谓的我自己有益吧。找到一种身心灵的和谐需要是要经历痛苦的,从中感悟人生、人性 、善恶是非,都无非是自己投射出来的感受。重新构建好人性 、兽性、 神性的平衡关系,很重要。思考清楚才有助于重新定义自己,以及自己与外部的相处,最终达到一种舒服。如果抑郁的感受在那里放着,不要去阻止它,让其流动就好,但一定要察觉,告诉自己,现在是处在抑郁的状态,这样久不至于陷入进去,我觉得很关键 。有很多加深抑郁的人往往变成一种对抑郁状态的享受,沉溺其中,这样就不妙的。及时的察觉,慢慢就会好起来。其实我想你非常的清楚注意力是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去转移的,希望你状态好起来,毕竟抑郁过多、或者过久 、过深入,是糟糕的事情,对于身心都是伤害。“
还是说回真实,有一类人称自己为True Believer,或者我在某个不经意的时间窗里已经加入了这个阵营。拥抱情绪、真实的情绪,拥抱一切纠葛,当然也有正面的东西,只要是在流淌的日子里一切真实发生的,就值得被接纳,例如被床角撞出的腿上的一片淤青。这是好分辨的真实,问题在生活里也有好多不好分辨的情况,爱是真实的吗?人与人的链接是不是?是不是没有加入这个阵营的人其实也分不清,但他们没有如此这般坚决拥护真实与抵制虚假,这当然没有善恶之分,也不存在对错。
也由于这些真实,其实不是真实是偏激 --- 对拥护真实的偏激,由于这些偏激,我们也接纳了一些违背道德的东西。而善良之人的善良之处是进行自我审判:还不到公众的唾弃来临之前,他们自己就无法原谅自己,从而替他人做出惩罚自己的抉择。诚然,这样的抉择也许根本不会发生,每个人都有一把尺子。 --- 这是痛苦的根源。
痛苦也是真实,所以我们无法逃避来自自我的审判。意识上认为正确的思维会引领你做意识上认为正确的事,这个“正确”只在极小范围里发生作用,即自己。世界也因此变得异常主观起来,归根结底世界就是主观的。至此这样消极的(我们当然清楚这是一种消极)理论在身体内部站稳脚跟,建立起自己完备的生态系统,打算长远陪着我一路走下去。而我必须要做出选择,究竟是寻找突围还是被它同化并不断于此间挣扎。这是一件极耗费精力的事,当你看到我长时间静立或呆坐时,我正忙于此。扩展成表象,它就是短暂的消失,不听电话,不与外界联系,因此时的联系会中断思考,或为彼此带来烦恼 --- 我们无意将这样的消极传递给第二个人。
也庆幸我还没有放弃思考,并用这样的方式将流动的思考静止下来,这跟我喜欢的他们找到了音乐和其他艺术是同样的道理。文学和艺术拯救了我们 : 通过它们,我们将对自己的裁决搬上台面,以此获得一次体面的展示,不至于以酗酒或更恶劣的方式沉迷。大体来看,这样的自救是健康的,不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最好方式。
总归还是要回到希望这件事上,当这一次抑郁情绪的轮回走到尾声的时候你总能听到内心深处传来的嘲讽与安慰。它念叨你脆弱、不堪一击,再把往日种种推翻了捶烂了又修修补补摆在你面前,企图唤醒你的斗志。总归是要往前走的,不论你是不是准备好了,因为往前走才有机会改变这一切,打败这一切。就凭着哪怕一星一点怀抱着的莫名其妙的希望之光你复又起身,它也告诉你,再试试,就再试一次。就好像不知道在哪本书上说;“ 其实人类永远也孤独不起来,就好像,某天,人们突然发现自己是大地上的孤儿,就为自己生了一个父亲,他的名字叫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