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作为一个准教师,刚看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里面有好几个关于学生早恋的案例,可以给老师们和同学们一些借鉴吧
本周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李老师是全国著名的特级语文教师,著作等身,他的教育理念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我直观真切地体会到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真诚的引导与帮助,我甚至为自己中学阶段没有遇到一个李镇西式的引路人而感到遗憾。
这本副标题为《素质教育探索手记》的小册子虽然只有150多页,但饱含了镇西老师几十年的教育智慧,因篇幅有限,我只谈谈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点——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前段时间,阿锦的一个朋友发了一条朋友圈:
“大半夜发现学生谈恋爱,俺该咋整?”
看到之后我是很想出个对策的,但我认真地想了想,除了劝分
(让学生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我竟然没有什么良方。
还有当老师的朋友评论说“假装不知道”
。看来学生早恋还真不是那么容易handle的事儿~
阿锦想到了初中时班上有两个同学fall in puppy love,我们的班主任知道后严厉地批评了那两位同学,还通知了双方家长,将两个同学原本相邻的座位一个安排在了天南,另一个安排在海北,他俩上课时只能遥遥相望、尺素传情了。
这样的管理并没有效果,反而激发了少男少女与师长对抗的斗志。越是“棒打鸳鸯”,感情反而更牢固,可谓情比金坚。
难道真的没有其它更为妥善的处理方法吗?
看看书中李老师是如何应对学生早恋的吧~
“未娶媳妇就想不认娘”,“李老师,同娃出走了!”电话里,万同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
据他母亲说,收拾万同的抽屉时,发现了一封信,是万同小学时一位叫司婷婷的女同学写来的。晚饭时她让万同不要和这位女同学来往,万同当即就大耍脾气,说:“你少管!”
随后万同留下一张纸条:“12年来,你很少关(管)我,你和爸立昏(离婚)时,你们两个都不要我,我像古(孤)儿一样,还是司婷婷对我好,我就是要和她好……”
万同的父母离异,他跟着母亲生活,母亲终日搓麻将,输了就回家拿万同出气,久而久之,万同变得十分叛逆,混迹于街头混混之中。
在老师的教育下,他也想与过去一刀两断,但社会上的一些混混却经常来找他入伙,万同不从,便被混混们暴打了一顿。
早恋+与社会青年有瓜葛,这无疑是非常棘手的案件了,李镇西老师采取了以下做法:
通过集体的声援和慰问在班上营造一种正气和温暖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的真诚关怀。让每位同学都给养伤的万同几句慰问和鼓励的话,并且带领班干部代表全班同学去看望万同。让误入歧途的学生体会到温暖的同学友爱之情。
2.与早恋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结合自身的经历,告诉学生,他们现在还太小,正是处在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阶段,过早沉溺于感情只会让双方成绩更加糟糕。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的就只有那么几步。不如把这份悸动放在心底,等长大了更成熟了再考虑两人的关系。
3.对学生进行赋能,根据学生的长处让其担任班干部,比如纪律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等,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早恋的学生在学校的生活更加充实,从而转移注意力。
4.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生活中多关心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很多时候学生早恋是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得不到情感上的认同,因而才会在异性中寻找惺惺相惜的“知己”。必要时也可以对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简单的培训。
5.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结合一些案例或教师往届学生的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推荐一些健康向上的书籍和影像给学生,让学生们能够悦纳这种身心上的变化,同时树立起成长成才的信心。
学生的“犯错”很多都是由于无知,他们感到迷茫无助,却又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进行倾诉,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心理上的障碍。
现在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遑论心理健康了。
而学生们每天至少在学校待八九个小时,学校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是他们的领路人,同班同学是他们主要的社交圈子。
如果教师不发自真心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同学之间不相互友爱帮助,那学生们又怎么会阳光快乐呢?
升学率固然重要,成才也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如愿进入高中和大学。
然而,所有的学生最终都会成长为一个“人”,一位社会公民,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尽己所能,帮学生解开成长的困惑,引领学生成为善良正直的人。
当然在学生越来越金贵的时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护好自己,以免一言不合就被举报(扎心)
以上就是我看完《爱心与教育》的一点感想,可能比较理想主义,但是人如果没有点理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呢?(咸鱼说:我不背这个锅)
我这里有电子版《爱心与教育》,如果喜欢看纸质书现在正是打折好时机,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