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上智部•见大卷•024邵雍•勿以善小而不为

原文
熙宁中,新法方行,州县骚然,邵康节闲居林下,门生故旧仕宦者皆欲投劾而归,以书问康节。答曰:“正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矣。投劾而去何益?”[边批:正论。]
[冯述评]
李燔[冯注:朱晦庵弟子]常言:“人不必待仕宦有职事才为功业,但随力到处,有以及物,即功业也。”
莲池大师劝人作善事,或辞以无力,大师指凳曰:“假如此凳,欹斜碍路,吾为整之,亦一善也。”如此存心,便觉临难投劾者是宝山空回。
鲜于侁为利州路转运副使,部民不请青苗钱,王安石遣吏诘之,曰:“青苗之法,愿取则与,民自不愿,岂能强之?”东坡称侁“上不害法,中不废亲,下不伤民”,以为“三难”,仕途当以为法。
译文
熙宁年间,王安石的新法刚刚推行,州县之间都纷乱起来。邵康节隐居山林间,他那些做官的学生和老朋友,都想自举罪状辞官回乡,因而写信问他的看法。他回信说说:“现在正是你们应当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严厉,能宽松一分人民就能得到一分的实惠,自举罪状辞职有什么益处呢?”[说法公正。]
[冯评译文]
李燔常常说,不必等到取得官职才能建功立业,只要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做一些实实在在有利于他人的事,就是功业了。
莲池大师劝人做善事,有人以能力不足而推辞,大师指着凳子说:“假如这张凳子倾斜阻碍通路,我把它摆正,也算是一件善事啊!”有这种想法,便会觉得面临困难便辞官不管,就好比进入宝山而一无所得。
鲜于侁任利州路转运副使,有些农户不愿意申请青苗贷款,王安石派官吏质问他,鲜于侁回答说:“青苗贷款,愿意贷的农户就贷给他,不愿意贷的又怎能勉强呢?”
苏东坡认为鲜于侁“上没有损害法律,中没有损害亲情,下没有损害到农户”,三方面都兼顾到,实在不容易。
做官的人应该多多效法!
补
邵康节,即邵雍,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
李燔,南宋教育家,被朱熹认定为衣钵传人之一。
朱晦庵,即朱熹,南宋朝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称朱子。
莲池大师,明代高僧,为净土宗第八代祖师。
欹(qi,一声,七)斜,歪斜不正的意思。
鲜于侁(shen,一声,生),北宋进士,为官清正干练。
青苗钱,即官方给农户准备的贷款。每年的夏秋两收前,农户可以到当地的官府借贷钱粮,用于耕作。当年的借贷在夏秋交税的时候归还,利息为2分。这个方案很不错,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一些地方官员强行要求农户借贷,且会提高利息。
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封荆国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持了熙宁变法,后世(现代以前)对他的评价偏负面一些,包括智囊里有很多关于王安石的故事倾向明显。但是我们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王安石的变法整体的想法是好的,实践上有点问题。
感
刘备留给刘禅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真是至理名言。再小的好事,你去做就是向善的,于己于人都是好的。
这里引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与各位共勉。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zhinangzhin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