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生保持上升通道的10条忠告
1
人生拐点容易在什么时候出现?

病。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一场重病都有可能拖垮一个人、一个家庭。
失恋。有的人可能在一场恋爱中走向覆灭,特别是遇到可怕的不放手的对象。
离婚。参考《夫妻的世界》。
失业。如果没有充足的积蓄,又不能很快找到工作,很容易产生连锁反应。
破产。这就不用多说了。
遭遇诈骗。杀猪盘等。
投资失败。当全部鸡蛋放进一个篮子,而这个篮子又翻了的时候。
丧失亲人。有人终生活在这种伤痛里,比如陈淑桦。
其他还有很多,比如家有吸血鬼亲人特别是赌徒以及有其他恶性嗜好。当然,自己染上也是一样。
前面列出的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人生拐点的出现,从上升转为下滑,而且当惯性出现,会一发不可收拾。
假设是几件事情叠加在一起,那种破坏力会更加惊人。
都不能掉以轻心。
近来我看到不少人生拐点的事例,有之前事业很顺利的朋友去做了微商、传销,朋友圈内容除了卖货没有其他,欠薪、欠债,只能卖房。有人刚刚投资了店铺,却因为疫情影响了生意,门可罗雀。
每个人放眼周围,都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实例。我也不想多描述了。近来看到这样的事情,的确会影响心情。
我现在不会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不开心,但是,“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而且很多时候也无能为力,所以非常悲伤。
疫情只是引线,如果引发了某些事情爆炸,这其实不仅是疫情的原因,往往在于之前并没有长远规划和风控措施。
重点是:
要防止不幸的人生曲线,一定要为之做好准备,用长远的规划、十足的筹谋来去抵抗人生的各种意外。对于生活,不要太过乐观,不要认为自己成功过,就会一直持续,要居安思危,多元发展,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的抗压能力、抗意外能力都可以更强。
2
我们鼓励“活在当下”,注意从生活中挖掘小确幸,但是也要注意一点:
人吧,只要“沾沾自喜”,每天满足于小确幸,长远眼光往往就差了,因为人的注意力带宽反正就那样,只考虑今天和明天,就想不到后天。
前段时间和一位目前情况不太好的朋友交流,她说近来接到了一个活,我说,这事值得庆贺,但同时也是问题。
为什么呢?
因为不能静止地来看这个活,而要放到一定的时间段上来看,一个月内接了多少活?半年内接了多少?
如果只是零零散散地接活,不固定、没规律,那就是打零工的状态。
如果人生要依靠这种“打零工”的状态来活,那是很可怕的。
在《天幕红尘》里,奥布莱恩说叶子农:“这个人只在需要用钱的时候才去挣钱,挣到够用他就停了。这是一个矛盾,如果他的心思在钱上,他也就不太可能有思想了,有的只是见识,是生存技能。”
叶子农能做到这样,也是因为他有赚钱的能力,才能游刃有余。
普通人,通常并不具备。
我们万万不要犯的错误,就是以为别人的成功,真的能够复制,特别是复制到自己身上。
我的一篇文章《年薪30万女硕士辞职做保姆、年收益30万男生想当全职先生:职场和职业正在变化》有个留言:
“秋水老师我今年因为疫情被迫自由职业,好焦虑,我想了解老师是怎么应对最开始那段时光的。”
我回答:“不要老是关心别人的经历,要更多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我的经历对你来说没有任何可参考性:头半年我不接任何工作,没有任何收入,全国各地游学,花钱如流水,半年后才开始去赚钱。”
我没有任何炫耀的意思,因为这是实情,没有半点夸张。那半年里,我去福建、海南、昆明、日本,厦门还跑了两趟,对我来说都是学习上的投资。
疫情对我来说有些影响,特别是线下的旅行部分,我本来规划好了:3月份尼泊尔禅修;5月份法国乡村行,重点是吉维尼;土耳其方面都已经确定了合作方,伊朗也还要去,8月份菲律宾薄荷岛潜水,现在,可以说全泡汤了。
不过也无所谓,我及时调整就是了。
其他的事情都没有影响,我生活品质还上升了。因为大家都在家里封闭,我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会面。本来我的各种事务普遍在线上进行,在线课程仍然在带来收入。
我在豆瓣广播里说了自己的情况和心得,然后被骂到狗血淋头,有人说你过的好,自己知道就行了,没必要出来秀。
但我真不是要秀什么,重点在于为什么能够做到这样。
但别人关注的重点显然是“你不能过的比我们好。”
骂声中我默默地删了广播。
我自己长年研究知识管理,职业病就是探究:
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怎么发生的?
为什么不好?不好在哪里?怎么发生的?
对于各种案例,我都很关心。
很多事情,人们想不到的,我也希望可以预先提醒。
包括我自己,我也经历了很多苦难,而在反思自己从苦难中复原的过程时发现:
在任何时候,我都很少放弃工作。因为工作既是注意力的转移,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收入,不至于让人生雪上加霜。
而且,我始终注重“可持续发展”,从来不会满足于“有一搭没一搭”的零工状态。
3
很多人对于这个现实世界,其实是缺少清醒认识的。
要么太悲观,看不到希望。
要么太乐观,看不到风险。
生活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白领们,可能很难想像,中国6亿人月收入仅1000元。
人在顺境中,也很难想像,底层生活是怎样的。
对那些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社会精英们难免会想:
“这些人是懒吧?是不努力吧?明明有大把的机会啊!”
但是,真的如此吗?
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本来也这样想,直到她化身进入底层,真正去实践底层的生活,她才明白原来的想法是错误的,她写了一本书《我在底层的生活》,来揭示底层人民为什么那么努力却还是贫困,当一个人三餐难继,很难把眼光放得长久,他所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困境。
我们必须要承认,衣着光鲜、能够在网络上悠游的我们,其实是很幸运了,我们面对大把的资源,需要的只是选择,而对那些人来说,却无从选择。
而我们自己也要明白:一夜返贫,并非不可能。
有这样的警惕之心,才不会陷入这样的困境。
我相信,如果我有一天松懈了,也有可能贫困交加。
但我心里,始终有根弦。
我要承认,我自己现在基本不会进入狂欢的状态,也不会痛苦到全盘崩溃。
我有过非常惨痛的教训。
2003年10月份的一天,一切都很好,天气也明媚,中午我离开公司,走过广场,去公交站,心情好,脸上是带着笑的,神采飞扬,对面走来个外国人,似乎被我的好心情感染,和我打招呼:“Hi”。
我笑着回了一声“Hi”,继续往前走。
我去客户那里做项目实施,那天下午有个培训要进行。
休息时间,我接到姐夫的电话,说我妈妈确诊肺癌,晚期。
我整个人都木了,费极大的力气才支撑住自己,不至于散架。
我还是做完了后半场培训,极力镇定。因为我受过那么多年的职业化教育,知道不能在那样的时刻说家里有事,请原谅我,这个事情做不下去了。
我完成了培训回公司,公司已经下班了,我呆呆地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和姐夫确认消息,希望是场恶梦,但并不是。
很晚了,我离开办公室,走在路上,突然间就痛哭起来。
一边哭一边走。
有好心的路人来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哽咽着说我妈妈病了。
我也不想打扰到人,但真的控制不住了。
那天,我明白了什么叫“乐极生悲”,从此,这个词就像是一道堤防,在我特别开心的时候,拦住我,让我不敢忘形。
而失去母亲的悲痛,是缓慢地痊愈的,虽然移情于工作,但是心情仍然抑郁,所以患上胆囊炎,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间警醒:难道我妈妈希望我这样吗?
开始振作。好好地照顾自己,学习很多的生活技能,像当初我妈妈所希望的那样。
我度过的最苦的日子,是刚到苏州时,因为身上的钱都被偷了,又不敢告诉家里,因为他们本来就反对我到苏州工作,所以用身上仅余的不到50元支撑了11天,直到公司发工资。
每顿平均两块多钱的伙食费,经常就是啃一个面包,或者吃碗焖肉面——谢天谢地,那时候焖肉面的价格是两块五一碗,而我几年前去苏州,已经是十几块了。
但是人有稳定工作的时候,即使生活艰困,还可以看远一点。我那个时候的“远”,是将来到加拿大和前夫团聚,像小火苗一样,支撑着我。
后来这火苗熄灭了。
但也无妨,因为人生有了新的希望,而且和他人都没关系,是自己的。
我懂得了人生就是波峰和低谷交替前来,要享受得了高峰的荣耀,不骄不躁,也要忍受得了低谷的煎熬,不自暴自弃。
查尔斯•汉迪提到过S曲线,对我影响非常深远:

当事业到达最高点(B点)之前,还在上升期(A点),就要开始准备第2曲线了,不能等到第1曲线下沉到最低点(C点)时才进行,那时候,有可能已经晚了,因为任何事情都需要准备期。
我经常举一个种树的例子:
现在种树,三年以后可以乘凉。
三年后种树,那就要等六年才能乘凉。
我虽然很懒散,看上去每天都在吃喝玩乐,但是我是以专业精神、带着研判心理去进行这一切。
比如朋友送我两盒线香,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于是提出了问题所在和改进建议。
我在2004年至2005年间的制造业产品经理实战经验,让我对这些事物的看法都深入透彻,我同时把这些经验应用在电商选品方面,也很少出纰漏。
对我来说,没有浪费掉的经历和经验,从银行到IT行业,在IT行业的各个岗位变化,从接触网络直到今天的善用,都形成了知识积累,也产生了知识加速度。
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在学习方面,是狗熊掰棒子:不断地掰,不断地扔。
4
下面是一些非常具体的忠告,如果你觉得可取,不仅要听,而且要做,因为行动才有效:
首先是刷新认知——
◈ 永远不要自我欺骗,实是求是,面对现实;
◈ 养成任何事情都要有PLan B的习惯;
◈ 做事时注重输出结果,不要一味求取数量,比如读书、网课等;
◈ 杜绝传销、成功学,因为那些对自己起不到实质作用,人不是靠打鸡血就能活的;
其次是全面盘点和改进行动——
◈ 全面检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检查有没有严重的漏洞,比如自己和家里老人很久没有体检,选择时间进行,不要害怕可能发生状况,最可怕的是鸵鸟式的逃避,因为问题不会因为逃避而解决,最好的应对是直面;
◈ 对自己或家庭的财务情况,必须一清二楚,手里必须有足够用的现金,要思考家庭万一有麻烦发生,是否有充足的准备,如果没有,怎么办?
◈ 制作自己的技能列表,思考技能保鲜期,和行业、公司相对照,要了解行业发展的趋势,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明白公司的前途,要对照自己的技能是否跟得上社会发展,如果感觉有需要补齐的短板,别再刷抖音了,抓紧学习、补足;
◈ 盘点疫情带给自己的影响,哪些方面是良性的,哪些方面是恶性的,原因何在,对于恶性的部分,如何改进;
◈ 思考一年后自己的个人成长计划、家庭发展计划、职业生涯发展,注意写在纸上而不是在脑子里盘算,因为在纸上写会更有益于思考和整理,在脑子里想想很容易流于乐观。
◈ 盘点自己的人际关系,大家都在做什么,万一自己发生事情,可以向谁求助,如果竟然找不到这样的人,需要检讨和改进。
这个世界上的确也存在很多励志故事,总有人在人生拐点上做对选择或者坚韧不拔,于是坏事也变成了好事,但我今天的文章希望起到的是警醒作用,并不想一味励志,可能有些读者不爱看,觉得晦气,但我的确也希望,所有人都不要遇到这些,而不遇到这些的前提,往往是我们做足了准备。
愿大家都保持在不断上升的人生通道里!

-
不像花生的花生 赞赏了这篇日记 20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