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里与鲁迅
早上听到一首名叫《日暮里》的钢琴曲,很感动。评论里有很多人提到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大约都如文中所写到的一样——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不知怎地,我竟不记得中学课本里有这篇文章。
我上学的时候是很爱读鲁迅的,但更爱的是他的小说。画面感很强,有的时候仿佛音效都写了进去。
中学老师讲解日暮里之于鲁迅先生的回忆,多半是联系到当时中国的处境,正是将夜未夜之际。现在看来似乎还带着一点点预言的性质。鲁迅先生写《藤野先生》的时候是1926年,九一八还未发生,直到先生1936年去世抗日战争也还未全面爆发。站在他当时的视角,应当觉得彼时中国已是最黑暗之际,却没想只是日暮时分,还有漫漫长夜在前头。
按照这样的解读,日暮里就难免显得有些忧伤。但是这支曲子却是平静而深情的,带着一点点希望的光。日暮之后便是长夜,你可以在夜色中奋力奔跑,也可以安然等待,长夜过后黎明总会到来。
我想鲁迅先生在那时鲜花烂漫的厦门写下这篇回忆录时,一定也是这么想的。
我想有时间也去这个东京附近的驿站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