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的那颗朱砂痣
原文转自十一楼的阳台:http://www.nicong.net/read.php?168
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对纯真爱情的渴望,或许随着岁月的成长,我们会淡忘,会伤感,会不屑一顾,会嗤之以鼻,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情怀是不会消失的。想写这篇文章要归功于格格大人,和她对于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的讨论让我有了写下这篇类似书评却又不是书评的文章。
自觉地自己的文字功力非常浅薄,因此我胆敢评电影,评话剧,唯独不敢写书评。特别是对于像廖一梅的小说,我更加不敢胡乱评论。我怕我的文字无法表达出更加华丽的赞美之词,玷污了她大神一般的形象。在此仅是对于我自认为的青春时光做一下纯自我意识流的评论。
做为80后第一批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我们,早已披上了冷漠的外套,行走在钢筋混凝土堆砌的混乱时代,所有的器官运载都跟随者城市交通是否顺畅而鼓动,早已没有了心跳,早已没有了狂热,人冷却了,所谓人情世故了。在世故的同时,我们也在逐渐忘记那些曾经流淌在心中的青春血液。或许那些东西到最后只能变成我们心里的那颗朱砂痣,只此一点,鲜红如血。
当花朵都开始悲观,世界还有什么值得期待。——这是一位看过《悲观主义的花朵》的人写下的一句话。很多人说此书很矫情,那个姑娘为了爱情盲目地等待,猜疑。然后我却认为这种矫情恰巧就是我们的清纯记忆。为什么我们看《蓝色大门》、《恋爱的犀牛》会如此的感动。因为我们年轻过,我们知道那种来自内心深处悸动是什么?爱情冲昏了我们,我们缺义无反顾。
“我知道我终将老去,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你的爱情也不能,我将从现在起衰老下去,开始是悄无声息的,然后是大张旗鼓的,直到有一天你看到我会感到惊讶——你爱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模样。”
由衷热爱廖一梅的文字,大段大段的神经质的内心独白,如此矫情却又让人心有戚戚。唤醒了我们心中对于那个年轻时代的感怀。如同看《颐和园》中,很多人不明白李缇为什么要自杀?其实对于现实很多人无力反抗,当你渴望爱情,又无法面对失去的时候,你就会选择死亡。
这个时代在死去,所有的人为了金钱在极尽所能地奋斗,房价却又如同一条疯狗,让我们无法驾驭。于是,情怀被忘却;世俗被崇尚。
纯真的爱情,是一种信仰;悲观的情怀,是一种感悟。又下雨了,云层很低,到了喝茶的时候!或许晚上我应该再看一遍这本书……
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对纯真爱情的渴望,或许随着岁月的成长,我们会淡忘,会伤感,会不屑一顾,会嗤之以鼻,但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情怀是不会消失的。想写这篇文章要归功于格格大人,和她对于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的讨论让我有了写下这篇类似书评却又不是书评的文章。
自觉地自己的文字功力非常浅薄,因此我胆敢评电影,评话剧,唯独不敢写书评。特别是对于像廖一梅的小说,我更加不敢胡乱评论。我怕我的文字无法表达出更加华丽的赞美之词,玷污了她大神一般的形象。在此仅是对于我自认为的青春时光做一下纯自我意识流的评论。
做为80后第一批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我们,早已披上了冷漠的外套,行走在钢筋混凝土堆砌的混乱时代,所有的器官运载都跟随者城市交通是否顺畅而鼓动,早已没有了心跳,早已没有了狂热,人冷却了,所谓人情世故了。在世故的同时,我们也在逐渐忘记那些曾经流淌在心中的青春血液。或许那些东西到最后只能变成我们心里的那颗朱砂痣,只此一点,鲜红如血。
当花朵都开始悲观,世界还有什么值得期待。——这是一位看过《悲观主义的花朵》的人写下的一句话。很多人说此书很矫情,那个姑娘为了爱情盲目地等待,猜疑。然后我却认为这种矫情恰巧就是我们的清纯记忆。为什么我们看《蓝色大门》、《恋爱的犀牛》会如此的感动。因为我们年轻过,我们知道那种来自内心深处悸动是什么?爱情冲昏了我们,我们缺义无反顾。
“我知道我终将老去,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你的爱情也不能,我将从现在起衰老下去,开始是悄无声息的,然后是大张旗鼓的,直到有一天你看到我会感到惊讶——你爱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模样。”
由衷热爱廖一梅的文字,大段大段的神经质的内心独白,如此矫情却又让人心有戚戚。唤醒了我们心中对于那个年轻时代的感怀。如同看《颐和园》中,很多人不明白李缇为什么要自杀?其实对于现实很多人无力反抗,当你渴望爱情,又无法面对失去的时候,你就会选择死亡。
这个时代在死去,所有的人为了金钱在极尽所能地奋斗,房价却又如同一条疯狗,让我们无法驾驭。于是,情怀被忘却;世俗被崇尚。
纯真的爱情,是一种信仰;悲观的情怀,是一种感悟。又下雨了,云层很低,到了喝茶的时候!或许晚上我应该再看一遍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