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究竟平凡否?
一位美女送了本《平凡的世界》,她说喜欢这本书。大约为了避嫌,书是空空的,一个字也没留。 这让我想起了在豆瓣上一个小插曲,一次浏览豆瓣时,发现某女豆友发了一小文,表达对《平凡的世界》的喜欢和敬意,我看后留了一言,具体语言忘了,大致意思是:这个书只是适合少年看,因为对人性的认识不过停留于表面,没有更深的挖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这么评价《平凡的世界》。 初读这本书时,大约是在高中或是大一大二时,那时觉得真的好好,很喜欢,很崇拜,后来听说路遥英年早逝,也曾感伤。 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平凡的世界》平凡了呢?可能是大学后期,读了些书,结识了些朋友,思想发蒙了吧。确切说,本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不读小说的,理由是我认为“读小说者为懦夫”,前提是写小说者是懦夫,因为无力改变现实,所以只好诉诸于小说。 因为这种思想的残留,我对那位热爱路遥的豆友之留言可能有不敬,她大约很是不满,给我回复非常不客气,冷嘲热讽中还夹着鄙夷。我一看,也怒了,也激起了我对她的鄙夷,于是再回复,既是解释,也是再挑战。如此相互留言挑战三四个回合,最终还是我理性回归,最后一次解释说:每个人看法不一,我本无挑衅意,算了,我删自己所有留言,就当我没说。数小时后,我删掉之前所有的留言,后来,她也删掉了她所有的回复,一场小风波就此进入历史。 事情过去了,却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莫非我对《平凡的世界》认识还是有些偏差?不可否认,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9.0分,这是很高的分数。 不管怎么说,我的基本观点还是没有改,比起《白鹿原》这样的深入挖掘民族性的大作,《平凡的世界》确实还平凡了点,后者只是一个特定时期的产物,历史的看,《平凡的世界》会闪耀一时,而《白鹿原》则会光耀永久。 不过,人的想法是会变的。 前些日子,没事和萌一起散步聊天。萌乃南开新闻专业出身,文字功底好,富诗人气质。一次,他说: “我最近不喜欢那些让人云山雾罩的书了,就喜欢看简单的书,平凡的书,比方说《平凡的世界》,我觉得挺好,多年前看过,现在又看,感觉很好,因为我发现了,人生TM的就是平凡,平凡人看平凡书,不正好吗?至少不累!活着好累。” “确实有道理啊!”我点点头。 我把书带回了宿舍,准备再翻一下。是该再翻一下了。说起来,最近十多年,我丢掉了一个很重要其实也很平凡的东西——默默的努力,而这个东西,也正是这本书里主人翁孙少平最大的优点。 对了,我之前也曾说过,这本书非常适合青少年,因为它在催你奋进。 奋进不也是一种伟大的价值吗?我好像停滞了十年。 从此刻起,我终认可与我论争的豆友了,虽然我已经忘了她名字,貌似再也找不到她了。 爱,与不爱,其实只是每个人的自我选择。 高明,还是不高明,也只是一个暂时的论断罢了。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不好,习惯就行。 202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