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商鞅之死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秦孝公一死,公孙鞅的后台就倒塌了,他倒霉的日子也接踵而来。太子犯错的时候,因是储君,罪不加身,所以他的老师代为受刑,嬴虔就受了劓刑,被割了鼻子。他站出来检举公孙鞅阴谋叛变,惠文王于是派人去抓他。公孙鞅逃到魏国,魏人不受,他又回到了秦国。公孙鞅与随从商量发兵北击郑县。“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公孙鞅兵败被抓,死后五马分尸,全家被杀。他制定的连坐最后用到自己的身上。公孙鞅担任宰相时,“用法严酷”,在渭水岸边审讯囚犯时,河水都被染红。“为相十年,人多怨之”。可见,公孙鞅虽为秦国的振兴做出巨大贡献,可是他树敌良多,贵族百姓都不待见他。一个叫赵良的人来见他,本质上讲是却他隐退,结果当然是弗听之。但是,赵良得到公孙鞅哪怕直言也不杀他的承诺,并在公孙鞅提出自己相比百里奚孰贤的问题时,直言不讳,列举了公孙鞅为相的不足,那也是相当的犀利的。赵良总结如下:
- 比出道
五羖大夫即百里奚(名为五羖大夫,因为百里奚原是虞国人,虞国被晋国所灭,后来作为晋国公主嫁到秦国时的陪嫁侍从,当时陪嫁叫“媵”,百里奚不从,伺机逃到楚国,被当地人抓住后去放羊。后秦国国君知道他的才能,以索取“逃媵”的名义,用五张黑羊皮把他交换回来。后百里奚助秦穆公成春秋五霸之一。羖就是黑色的山羊,所以世人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只是楚国的一个鄙人,秦穆公把他从一个放羊的低贱之人擢升到万人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公孙鞅是通过君王的宠臣景监的介绍才被任用,而这种进身的方法是被看不起的。(出生的对比带有世俗的眼光,谁不愿 被君王赏识,三顾茅庐,但是若不被发现,借他人之手出道也并非大错。
2. 比功绩
百里奚当宰相六七年,向东攻下郑国,晋国的三任国君,都由他选任,他曾让楚国免于危难。公孙鞅则“凌轹公族,残伤百姓。”说他欺凌王公贵族,残害百姓。太子的师傅嬴虔因被他割了鼻子八年没出门了,还有杀了祝欢,让公孙贾受黥刑。(这里只谈到了公孙鞅的残酷,抹杀了他残酷下所带来的成就,其实这种评价也过于片面。)
3. 比排场
百里奚出行视察,不坐车,不带随从,不武装戒备,“劳不坐乘,暑不张盖”,累了也不坐车,热了也不用遮盖。公孙鞅出,排场很大,随行的侍从全副武装,戒备森严,没有这些,他都不出行。(一个高级官员外出低调,而且安保都不需要,可见百里奚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而公孙鞅树敌太多,外出戒备甚严也是可以理解。但也提醒了他为官之严酷,不得民心。)
4.比人心
“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举国皆哀啊。公孙鞅是“君之危若朝露”,说他如早晨的露水一样危险,随时可能消失,但是说他仍贪恋商的财富,独霸秦国的政权,增加百姓的怨恨。并且警告公孙鞅秦王一旦死了,那么要收拾他的人数不胜数。
赵良的话可谓直接,他的提醒也带有预言性,可“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在他们对话后的五个月后,公叔鞅就大难临头了。
鸟尽弓藏,历史都是相似的,且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